
历史(二)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共8页。时间75分钟,满分100分。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卷指定位置,并将姓名、考场号、座位号、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然后认真核对条形码上的信息,并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作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收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20世纪70年代末,在河南省平顶山市发现了大量西周时期应国青铜器。据此可知,西周时期()应国墓地随葬青铜礼器组合统计表 时代 墓主身份 礼器组合 西周早期 国君长子 鼎3、簋3 大夫 鼎1、簋1 西周中期 国君夫人 鼎3、簋4 大夫 鼎1、簋1 士 鼎1 西周晚期 国君 鼎5、簋6 A.天人合一观念出现 B.国家权力重心下移 C.社会等级差异明显 D.王权神权紧密结合 2.汉宣帝时多次下诏赏赐,如“(夏四月)颍川吏民有行义者爵,人二级,力田一级,贞妇顺女帛”。此举意在() A.维护社会稳定 B.确立儒家思想正统地位C.完善救助体系 D.促进小农经济持续发展 3.唐朝时期,三省六部制不断完善,每部及其对应的事务机构实行三级制,从而形成金字塔形的组织结构。这一做法() A.体现了国家政治体制嬗变 B.使得三省的权力下放六部 C.有利于国家机器效能提升 D.反映了权力制衡体制产生 4.有学者在论述清朝赋税制度时指出:“农民所有者谷,所乏者币,赋税必收货币,迫得农民以谷易币,谷价往往于比时下落,而利遂归于兼并之家。”该学者认为清朝赋税制度() A 利于国计民生 B.实施征银过程艰难 C.加重百姓负担 D.促进农产品商品化 5.庚子事变后,外务部修改出使章程,规定出任外交官者必须是“通晓外国语言文字及政治、法律、商务、理财等科研究有得人员”,将外交官的专业体系划定了明确界限。这些举措旨在() A.应对复杂的国际形势 B.强化中体西用的思想 C.重塑中国的国际形象 D.提升官员的综合素质 6.1906年,学部颁行《强迫教育章程》10条,要求幼童至7岁均须入学,否则“罪其父兄”。1912年9月,中华民国政府明确规定“初等小学四年为义务教育”。二者的共识是() A.提高民众觉悟 B.重视基础教育 C.关注社会公平 D.加强政府权威 7.下图为五四前夕的漫画《改造不易,空谈何益》,画旁配有文字说明“从前主张改造中国之大人物,以为弃一老怪即可以撤除种种阻碍,岂知新出之小怪,其能力远胜老怪。中国欲图改造,先须弃此小怪。小怪者,曹、陆等是也”。该漫画反映出当时() A.中国革命有了新的力量 B.民众爱国热情空前高涨 C.社会主要矛盾发生改变 D.国人维护主权意识增强 8.“豆选”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敌后抗日根据地推行的一种简易民主选举形式。由于根据地农民普遍文化水平较低,难以使用文字投票,中共创新性地用豆子(或蚕豆、玉米粒)作为选票工具,最终以豆数多少决定当选者。“豆选”的推行() A.旨在促进根据地经济发展 B.提升了农民知识水平 C.契合了敌后政治动员的需求 D.巩固了工农民主政权 9.从1953年第四季度到1954年第一季度,中国土产公司上海分公司发掘了历史上从未出口或曾经出口而近几年中断了 商品39种,当时组织出口25种,为国家增加了200多亿人民币(单位:元)的外汇。这并非个例,在全国都非常普遍。这() A.有利于国家工业化建设推进 B.体现了经济竞争力的增强 C.致力于国内消费市场持续扩大 D.反映了农业合作化进程的加快 10.1979年1月1日,《中美建交公报》正式生效。1979年4月,中国宣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