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042758

2025届天津市八校联考高三二模历史试题(含答案)

日期:2025-05-24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38次 大小:76379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4
2025届,天津市,八校,联考,高三二,三二
  • cover
天津市八校联考高三年级模拟考试(二) 历史试卷 本试卷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00分,考试用时60分钟。第Ⅰ卷1至4页,第Ⅱ卷5至8页。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在规定位置粘贴考试用条形码。答卷时,考生务必将答案涂写在答题卡上,答在试卷上的无效。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祝各位考生考试顺利! 第Ⅰ卷 注意事项: 1.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2.本卷共15题,每题3分,共45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单项选择题Ⅰ:1~13题,每题3分,共39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 1. 何尊铭文中记载,“唯武王既克大邑商,则廷告于天,曰:余其宅兹中国”。《尚书·周书·梓材》中也记载:“皇天既付中国民,越厥疆土于先王。”由此可知,这一时期( ) A. 形成今天中国的地理概念 B. 国家对边远地区有效管理 C. 区域内形成一定秩序认同 D. 君权神授思想已成为共识 2. 据酒泉出土的《悬泉汉简》和《肩水金关汉简》记载,在西汉晚期当地市场出现了“广汉八稷(zōng)布”“南阳邓橘”“济南剑”等地方特产。同时《汉书》中也出现酒泉的“瓜州蜜瓜”进贡朝廷的记载。上述现象出现的直接条件可能是( ) A. 秦朝驰道的续修 B. 丝绸之路的畅通 C. 均输平准的推行 D. 区域市场的形成 3. 据《新唐书·选举志》记载:武周时期考试已使用“糊名法”遮盖考生姓名。而宋代将“糊名法”改称“弥封法”;其不仅在各级科举考试中广泛使用,而且增加核对笔迹、誊录易书、双重定级等环节。上述“糊名法”的演变,实质上反映了宋代( ) A. 崇文抑武重视文治 B. 社会阶层流动加强 C. 理学兴起儒学复兴 D. 科举制度日益完善 4. 《皇舆全览图》绘制于清康熙年间,是我国历史上首次利用近代测绘技术绘制的全图。该图标注了经纬坐标,范围覆盖了超过我国目前陆地面积2/3地区的山川地理形势,并记录了大量河流、湖泊、岛屿、山脉等地理信息。据此可知,该图的绘制在当时( ) A. 推广了西方科学技术 B. 丰富了国家治理手段 C. 增进了民族交往交流 D. 普及了自然地理知识 5. 下表可以用于证明清朝( ) 1825———1830年广州对欧美海上贸易及白银流动情况(单位:万两) 年份 合法商品出口额 合法商品进口额 走私鸦片进口额 白银流出量估计值 1825—1826年 167.07 97.10 54.78 -15.19 1826—1827年 137.34 102.85 69.57 35.08 1827—1828年 137.84 83.80 7506 21.02 1828—1829年 139.01 88.05 98.99 48.03 1829—1830年 138.23 86.26 9124 39.27 A. 对外政策转变 B. 自然经济瓦解 C. 海外贸易停滞 D. 统治衰象明显 6. 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共产党在井冈山的通信工作起初主要依靠委派专人随到随送的方式进行;后来,通信组织逐渐发展为设立交通站、通信处、采运处、递步哨等交通机构,并建立赤色邮局。上述现象反映出革命根据地( ) A. 提升了军事作战能力 B. 丰富了党群联系渠道 C. 冲破了外界信息封锁 D. 增强了社会组织力量 7. 陕北民歌历史悠久,题材内容以反映劳动人民的生产和生活为主。20世纪40年代以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其创作题材内容发生变化,出现了《抗日将士出征歌》《军队和老百姓》等作品。这一变化反映出,抗战时期陕北民歌( ) A. 激发了民歌创作热情 B. 鼓舞了全国抗战信念 C. 巩固了抗日统一战线 D. 开辟了抗日敌后战场 8. 20世纪50年代,冶金、玻璃、搪瓷等高温行业的工人在夏季中暑情况十分严重。在卫生站的指导下,一些工厂开始尝试为高温行业工人提供淡盐水,有的则仿照苏联的配方,研制了盐汽水片或盐汽水。政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