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年北京市第二次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历史仿真模拟卷 (考试时间:60分钟试卷满分:100分) 第I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如图为“宜侯夨”青铜簋。簋内铭文记述了西周时期周王册封夨,将其迁徙到宜地,并赏赐给土地、人口等,通过该铭文能够了解的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是() A.禅让制 B.内外服制 C.分封制 D.郡县制 2.战国时期,各国为了富国强兵,纷纷进行变法。其中某诸侯国的变法是这一时期最为彻底的一次变法,重农抑商,奖励军功() A.① B.② C.③ D.④ 3.隋唐时期, 使出身社会中下层的读书人通过相对公平的考试参与政权,中国古代选官制度逐渐走向成熟与完善。据此可知,横线处应为() A.察举制 B.九品中正制 C.三省六部制 D.科举制 4.如图为北宋中央权力分配示意图。图示反映了北宋() A.增强尚书台的作用 B.分割宰相的权力 C.收夺地方军政大权 D.提升军机处职能 5.宋太祖接受赵普的建议,“数遣使者分诣诸道,选择精兵。凡其才力伎艺有过人者,皆收补禁军,聚之京师,以备宿卫”。这一做法() A.造成了藩镇割据 B.抬高了文官地位 C.增强了禁军实力 D.提高了行政效率 6.中国古代某政权的制度规定“官分南北......北面治宫帐、部族、属国之政,南面治汉人州县、租赋、军马之事”。据此判断,这一政权是() A.辽 B.西夏 C.金 D.元 7.某学生在查阅清朝康雍乾时期的历史资料时,记录了以下关键词:“台湾府”“雅克萨之战”“驻藏大臣”“伊犁将军”等。由此看出,该学生学习的主题是() A.君主专制的进一步加强 B.政权统治基础的扩大 C.统一多民族国家的稳固 D.城市商品经济的繁荣 8.明末清初,某位思想家称专制帝王为“天下之大害”,还主张“工商皆本”。这位思想家是() A.董仲舒 B.韩愈 C.朱熹 D.黄宗羲 9.晚清时期,清政府被迫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时间轴中方框内应填入的是() A.《望厦条约》B.《黄埔条约》 C.《瑷珲条约》 D.《马关条约》 10.1897年,德国侵占胶州湾后,康有为上书光绪皇帝,指出变法的迫切性。1898年,梁启超呼吁民众"咸知吾国处必亡之势,而必欲厝之于不亡之域,各尽其聪明才力之所能及者,以行其分内所得行之事”。以上康、梁的行为() A.冲击了旧式官僚体制 B.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C.传播了变法图存思想 D.推动了民主革命运动兴起 11.五四运动,孕育了以爱国、进步、民主、科学为主要内容的伟大五四精神,其核心是爱国主义精神。五四运动爆发的导火索是() A.袁世凯复辟帝制 B.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 C.国民党专制统治确立 D.日本军队阻挠北伐 12.点燃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的历史事件是() A.党的民主革命纲领的制定 B.第一次国共合作形成 C.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 D.红军长征的胜利结束 13.1950年夏,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到1952年底,土地改革在全国大陆基本完成。对这次土地改革意义表述正确的是() ①开始改变了工业落后的面貌②解放了农村生产力 ③在农村消灭了封建土地制度④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权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4.实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会议是() A.中共七届二中全会 B.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C.中共十三届四中全会 D.中共十五届五中全会 15.1957年我国主要工业产品产量与旧中国最高年份相比,钢相当于5倍多,原煤相当于2倍多,机床相当于4倍多。1957年与1949年相比,原油产量相当于12倍,发电量相当于4.5倍,新增工业固定资产214亿元。这反映了() A.土地改革解放了农村生产力 B.银元之战和米棉之战稳定了城市物价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