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初中毕业考试与高中招生考试模拟二 历史试卷 一、选择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小江在历史社团组织的“灿烂的青铜文化”研究性学习中,收集到下列一组图片。由此可知,我国青铜器的特点是( ) A. 数量众多 B. 分布广泛 C. 工艺高超 D. 历史悠久 2.从下面材料中可归纳出我国古代两个封建治世局面的共同点是( ) 西汉文帝、景帝统治时期,推行“轻徭薄赋”“与民休息”的政策,以政富民,以德化民,维护稳定,是封建社会构建和谐社会的第一次成功尝试。 唐太宗知人善用,广开言路,虚心纳谏;以农为本,厉行节约,休养生息;完善科举;尊重边族风俗,稳固边疆,最终取得天下大治的理想局面。 A. 实行仁政 B. 知人善用 C. 重文轻武 D. 重视科举 3.明朝将领戚继光的“遥知百国微茫外,未敢忘危负岁华”,表达了他忠心报国的忧患情怀和雄心壮志。为实现这一壮志,戚继光( ) A. 抗击葡萄牙侵略,捍卫海疆 B. 基本荡平了东南沿海的倭寇 C. 从荷兰殖民者手中收复台湾 D. 解决了中俄两国的边界问题 4.近代某条约规定: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各种形式的反帝活动;划定专予外国人住用的使馆界,并赋予使馆自行管理和“常留兵队,分保使馆”的特权。该条约是( ) A. 《天津条约》 B. 《马关条约》 C. 《南京条约》 D. 《辛丑条约》 5.1942年1月,美国纽约《先驱论坛报》报道:“湘北之大捷,其重要性最低限度可媲美英军在阿比西尼亚(今埃塞俄比亚)之胜利。”这里的“湘北大捷”指的是( ) A. 武汉大会战 B. 百团大战 C. 台儿庄战役 D. 第三次长沙会战 6.庆阳市某中学历史学习小组围绕某一主题开展研究性学习,小组同学搜集了“西藏和平解放”“庆祝土地改革胜利”“抗美援朝”等图文资料。该学习小组研究性学习的主题是( ) A. 巩固新生政权 B. 进行三大改造 C. 建设社会主义 D. 反抗外来侵略 7.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的表现,使得很多亚非国家了解了社会主义的中国。在亚非会议后,中国的和平外交不断取得新的进展。周恩来在这次会议上的主要贡献是( ) A. 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 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 C. 提出加强与联合国合作 D. 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8.示意图能够勾勒出史实之间的关系。推测下面示意图中①处可填入的内容是( ) A. 古埃及文化 B. 拜占庭文化 C. 古巴比伦文化 D. 古印度文化 9.日本明治政府利用国家的资金,创办了一批官营的“模范工厂”,目的是把私人资本引向发展近代工业的道路。这反映了这场改革措施中的( ) A. 改革军队 B. “文明开化” C. “殖产兴业” D. 废藩置县 10.下表反映了20世纪90年代以来部分国际组织的建立。它说明( ) 时间 名称 宗旨 1993年 欧盟 促进和平,追求公民富裕生活 1995年 世界贸易组织 建立一体化的多边贸易体制 1999年 二十国集团 加强国际金融体系架构 2001年 上海合作组织 维护和保障地区和平、安全与稳定 A. 冲突与动荡局面不复存在 B. 多极化格局形成 C. 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 D. 发展中国家崛起 二、材料解析题(共3小题,共22分) 11.(8分) 中国需要世界,世界也需要中国。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唐朝以来海上丝绸之路以中国的扬州、明州(宁波)、泉州、番禺(广州)为起点。丝绸之路不仅仅运输丝绸,而且也运输瓷器、糖、五金等出口货物和香料、药材、宝石等进口货物。海上丝绸之路形成主要是因为中国东南沿海山多平原少,内部往来不易,因此许多人便积极向海上发展。 ———摘编自李庆新《海上丝绸之路》 材料二:两宋时期,东南地区人口增加,耕地面积扩大,手工业有很大发展。南宋时,政府对海外贸易的依赖程度增强。当时的泉州港商船众多,外商云集。宋元政府在泉州设置市舶司管理海外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