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届江西省九江市高三三模 历史试题 2025.05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有学者认为,曾经活跃的良渚文化、石家河文化和红山文化等先后走向衰落,而龙山文化在剧烈动荡中完成了一系列重组整合,转向二里头时代,这与古史传说中的黄帝、炎帝集团兴起和活动范围相吻合。这说明此时的早期中华文明( ) A.南北方地域文化日益趋同 B.由多元文化发展为单一文化 C.华夏认同的观念得到发展 D.由八方星斗趋向于中原中心 2.秦设的二十等军功爵制直接服务于战争,爵位只授予立有军功的战士。从惠帝起,两汉实行普授民爵的制度,“男子赐爵一级以上,有罪以减”,爵至五大夫,可以免除本人徭役。这一变化反映了( ) A.爵位制度失去实际激励作用 B.秦汉时期战争规模的不断扩大 C.国家对民众控制策略的调整 D.统治思想从法家向儒家的转变 3.图1展示的情景与唐诗《贫穷田舍汉》颇为契合:“幞头巾子露,衫破肚皮开。体上无裤裤,足下复无鞋。”这表明唐朝( ) 图1唐代胡人手持铲和锄劳作的陶俑 A.手工业制俑技术精湛 B.民众朴素的审美观念 C.小农经济的发展完善 D.农耕文明的渗透发展 4.松江原本“土地贫瘠、民食不给”,元末时,松江已能染印青花布,此技“出于海外倭国,而吴人巧而效之”。黄道婆“教以做造捍弹纺织之具……人既受教,竞相作为,转货他郡”,松江成为生活富裕之地。这反映了( ) A.丝织技术促进区域繁荣 B.技术交流推动社会进步 C.棉布已是主要衣着原料 D.长途贩运贸易兴盛发展 5.清朝各地的赋役催征有顺庄编里、乡地、里甲、义图(宗族)等形式,也有州县官员“动以详革恐吓”要求生员参与催征,还有知县“迫于奏销之限,不得不下乡亲征”,甚至“或请委员分催,或派家丁游征”。这折射出清朝( ) A.人身依附松弛 B.地方因俗而治 C.制度建设滞后 D.国家治理失效 6.甲午战争中,李鸿章不是积极地抵抗,而是想靠英、俄的力量来制止日本。这虽然没有实现,但俄、法、德三国的干涉居然使日本吐出了辽东半岛,被认为是“以夷制夷”策略的一大“成功”。可见,洋务派“以夷制夷”的实质是( ) A.基于欧日争端挽回国家权利 B.利用列强矛盾维护封建统治 C.学习国际规则以图抵御外侮 D.顺应世界潮流调整外交政策 7.1915年《文官高等考试令》把文官高等考试分为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共23个科目,分科相当细致。1919年《文官高等考试法》又增加了机织、染色、窑业、酿造、图业、商业等10个科目。这表明政府意在( ) A.选拔所需的专门人才 B.效仿西方“两官分——— C.推动选拔方式多元化 D.完善民主运行机制 8. 图2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借谷票 图2中说明文字为“此票专为一九三四年向群众借谷充足红军给养之用”。该文物可用于研究( ) A.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 B.中央苏区的经济形势 C.根据地的大生产运动 D.解放区的土地法大纲 9.表1 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对外援助实际交付情况表(单位:人民币亿元) 年份 总计 无偿 贷款 在总计中占比(%) 无偿 贷款 1958 1.90 1.58 0.32 83.16 16.84 1960 2.47 1.65 0.82 66.80 33.20 1962 5.76 2.27 3.49 39.41 60.59 1964 10.12 7.02 3.10 69.37 30.63 表1中的对外援助( ) A.体现睦邻友好外交关系 B.造成了严重的经济困难 C.反映经济调整任务完成 D.利于改善我国国际环境 10.1985年,国家启动国营企业工资改革,实行职工工资总额同企业经济效益按比例浮动的办法;1986年,国家对国营企业用工招工制度进行改革,新招收的工人都实行劳动合同制。这些措施旨在( ) A.扩大企业的经营自主权 B.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 C.开启城市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