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单元 使命与抱负·实用性阅读与交流任务群 第10课 在《人民报》创刊纪念会上的演说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在《人民报》创刊纪念会上的演说 一、名句积累 马克思的名言 1.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2.劳动是人类演化形成的决定性因素。 3.一个时代的精神是青年代表的精神,一个时代的性格是青春代表的性格。 4.道德的基础是人类精神的自律。 二、类文悦读 在马克思墓地 唐 弢 马克思墓在伦敦市郊北部的海格特小山上。我在英国时正值铁路工人罢工,交通不便,陪我的孔慧怡女士又没有去过那里。7月12日早晨,我们决定先到北区的查林再说。大风骤起,阴云密布。我们从筑路工人口中问明路由,缓步上坡,路不太陡,但对像我这样一个心脏病患者来说,还是有点吃力。两旁是属于中产阶级的住宅,看上去简单朴素,幽静整洁。大约走了半个小时,便到坡路尽头,绿树成荫的滑铁罗公园已在眼前。进入大门,绕着池塘穿行,芳草如茵,杂花满圃。出北门向左一拐,便是与小山同名的海格特公墓,马克思和他的爱妻燕妮、外孙哈利·龙格、“忠诚的琳蘅”———海伦·德穆特等葬在一起。公墓的铁门半掩,里面到处是大小不同、式样各别的墓碑。我们沿着一条长满蔓草的小径往南走,读着每一块墓碑上的名字,其中有资本家、小商人、教师、海员……找不到一个我们曾经听到过的熟识的名字,更不用说全世界都知道的卡尔·马克思了。 不久,我从小径左边发现一座方形尖顶、巍然矗立的高高的碑石,碑座正面刻着墓中人的姓名。原来这是英国女作家乔治·艾略特的埋骨之处。艾略特生前从热心教会的善行转变到介绍唯物主义的无神论,大大地轰动了当时英国的思想界。她的长篇小说《亚当·比德》《弗洛斯河上的磨坊》《织工马南》均取材于农村,描写社会动态、刻画人物心理,从生活里提出了许多值得注意的问题。如像莎士比亚、狄更斯笔底的人物一样,马克思也引用过艾略特小说里的人物,去比拟他的朋友和熟人。例如在给她大女儿燕妮的信里,就说地质学家达金斯有点像艾略特小说《费里克斯·霍尔特》的主人公,不过达金斯不像费里克斯“装腔作势,而是有学识的”。他还告诉燕妮,自己曾开玩笑警告达金斯,要他别让艾略特夫人遇见,否则,“她会立刻抓住他,把他写进她的文学作品里”去。看来马克思酷爱文学,很有风趣,常用艺术形象强化自己的观点,加深对方的感受,不肯轻易地放过从文学作品中得来的一切动人的印象。 我们继续前行。远处,一缕青烟缭绕上升,有个老人将成堆的枯枝点燃了,一面烧,一面不停地从四周把落叶扫拢起来。我们加快步子,正待向前问讯,立刻发现自己原来到了一个比较开阔的地方,绿荫环抱,不需要再问什么,马克思的头像已经赫然在望了。 头像底座是一块方形的浅色大理石。全部高三米余,宽一米五,正面中间微凹的小块白石,刻着墓中人的姓名及其生卒年月,底座上端是英文金色大字:“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下端则是《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的名言:“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比起中国传统的墓碑来,两句话也许简单了一些,但我以为选得十分恰当。正如李卜克内西说的:马克思不需要人家为他立纪念碑,他已经用《共产党宣言》和《资本论》为自己树立了纪念碑。是的,这才是不朽的纪念碑。因此,1883年3月17日———马克思逝世后第三天,他被合葬在海格特公墓一角的爱妻燕妮的墓穴里,离此一箭之地。我们现在站的并不是当年恩格斯作墓前演说的地方。这里是1954年新迁的墓址,由几个国家的共产党筹资建成。它并不豪华,却显得庄严,大方,雄伟,特别是1956年劳伦斯·布雷德肖雕塑的马克思青铜头像安上以后,这位思想家便以他的坚毅、慈祥、风趣,同时又带一点期待的神情,从高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