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1课 伐无道,诛暴秦(教学设计) 福建省长汀县第四中学 郑 冰 一、教材分析 本课讲述了由于秦朝的暴政,引爆了我国历史 出卷网上的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陈胜吴广起义。陈胜吴广起义失败后,刘邦项羽继续反秦,最终推翻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王朝。刘邦项羽为争夺皇位,又进行了长达四年之久的楚汉之争,刘邦打败了项羽,建立了西汉。教材揭示了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和社会进步的推动者这一真理。本课介绍了秦亡汉立的历史过程,在教材中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年龄较小,历史知识比较 出卷网薄弱,且秦朝的暴政内容较为抽象,学生易产生厌烦情绪,应该从动手、动脑、动口、动心等方面调动学生思维,激发兴趣。教材编排了图片、历史成语故事等学生喜欢的素材,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发挥想象,组织表演、讨论、竞赛等形式,让学生体验到学习历史的乐趣。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要求学生掌握秦的暴政;陈胜吴广起义的时间、地点和历史意义;巨鹿之战;秦朝的灭亡;楚汉之争;西汉的建立。 引导学生探究秦亡的原因,培养学生初步分析归纳历史问题的能力。 引导学生探究秦亡前后,项羽、刘邦领导的战争性质的变化,培养学生初步比较战争性质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播放影音资料,组织学生动手计算,动脑思考,用心体验等方法,让学生感受到秦朝的暴政,探究出秦末农民战争爆发的原因。 采取学生表演《大泽乡起义》片段的方法,再现 出卷网历史情景,使学生通过主动参与去感知历史、体验历史,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能力,并起到艺术熏陶的教育效果。 组织学生从刘邦、项羽领导战争的目的着手进行讨论,探究秦亡前后,刘邦、项羽领导的战争性质的变化。 指导学生收集与本课内容有关的历史成语典故、历史故事,发挥学生潜能,体验学习历史知识的乐趣,进而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对秦亡和楚汉之争胜败原因的探究,从而形成对“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这一道理的深刻理解。 四、教学重点 秦末农民战争爆发的原因。 五、教学难点 秦亡前后,项羽、刘邦所领导的战争性质的变化。 六、教学准备 1、布置学生课前查找历史故事、成语典故等相关资料,精心准备,以便在课堂上交流。 2、组织学生编写《大泽乡起义》剧本、服装的设计和准备、道具的制作等,并指导排练。 3、制作CAI课件,含影片《秦始皇》片断,VCD光碟《霸王别姬》以及知识网络和板书设计等。 七、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教 学 活 动 设 计 设计意图 导入 新课 1.组织学生品析、对比李白“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的诗句和“阿房,阿房,亡始皇”的童谣。2.显赫一时的秦朝很快就灭亡了,为什么呢? 通过对比诗句和童谣,设疑激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自然导入新课。 徭役 繁重 1.播放影片《秦始皇》中建阿房宫、修骊山陵墓、筑长城有关片断。2.组织学生思考,影片中秦朝修建了哪些重大工程?奴役了多少人修建这些工程?3.学生计算每年服役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百分比,再想想除去老幼和妇女,壮年男子在家耕田的还剩多少?这会带来什么后果? 多媒体播放影片,增强直观效果,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动手动脑计算,积极参与探究,认识到徭役的繁重。 赋税 沉重 指导学生阅读课文,回答下列问题:1.修建宫殿陵墓和长城需要很多钱,钱从哪里来呢?2.农民要将收获的多少上交国家?这样农民的生活过得怎样? 组织学生想象当时农民的生活状况,得出赋税沉重,人民生活窘困,体验到生活的艰辛,从而憎恨秦始皇。 刑法严酷 1.农民不满,稍有反抗,就会遭到政府的残酷镇压,秦朝有哪些酷刑呢?2.秦始皇死后,秦二世更加残暴。请学生讲述“指鹿为马”的成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