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一单元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 单元测试 一、单选题 1.《千金方》将佛教慈悲思想转化为“仁者爱人”的具体实践。其“不得问其贵贱贫富”的诊疗准则,源自《孟子》“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推恩思想。《千金方》还融合了道教慈善思想,如反对“杀生求生”的用药原则,主张尊重生命的伦理思想。《千金方》中的上述思想折射出当时( ) A.“三教合流”的趋势 B.中医治疗与教化合一 C.儒学地位受到挑战 D.医理推动佛教中国化 2.汉初,礼义的作用重新得到重视,但这一时期的礼义观却仍受到法家财利思想的影响。到汉武帝时期,义利“两养”观的重要性不断被提及。汉昭帝时期,贤良文学们反对“言利”,主张推行贵德贱利、重义轻财的政策。这种变化主要缘于( ) A.社会主流思想的演变 B.政府的重农抑商政策 C.汉承秦制的历史传承 D.秦朝速亡的历史教训 3.朱熹在《四书章句集注》中解释“格物致知”:“即物而穷其理也。”陆九渊却批评:“此心学之大病,在于逐物。”这表明( ) A.理学与心学的认识论分歧 B.儒学内部的实践路径之争 C.宋代理学的哲学体系缺陷 D.心学对传统儒学彻底否定 4.《六经》之学历经“焚书坑儒”后,在历史传承过程中出现错字漏字、残简断篇、作者错误、时间倒错甚至是伪经等情况,使得汉唐经典体系出现以讹传讹。宋儒认为不应该盲目相信汉儒整理的传记文献,而要对其真伪提出怀疑。宋儒意在( ) A.丰富社会信仰内容 B.推动儒学的创新与发展 C.修改汉唐经典体系 D.促进理学成为官方哲学 5.周武王在伐商伊始,就深知“天矜于民,民之所欲,天必从之”“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的道理;克商之后,立即“问箕子殷所以亡”的原因。这反映出周武王“治道”的精神内核是( ) A.天下为公 B.君权神授 C.为政以德 D.人本主义 6.下图为陕西绥德四十里铺出土的东汉画像石图案(局部),描绘了男性舞者以刀、剑等兵器为舞的画面。这折射了东汉( ) A.男尊女卑的社会秩序 B.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 C.战农合一的边疆政策 D.崇力尚勇的社会风尚 7.《前汉书·元帝纪》载:“安土重迁,黎民之性。”但纵观中国社会发展的历程,无论是闯关东、走西口,还是下南洋、赴金山;无论是国内著名的徽商、晋商,还是名震南洋的华商侨领,无不形成于流动迁移之中。据此,对“安土重迁”内涵理解正确的是( ) A.安土重迁意味着固守乡土 B.安土重迁与海外移民相悖 C.汉民族的移民史从未中断 D.“守”与“走”相连并存 8.下表所示为中国部分思想家的思想主张。据此可推知( ) 出处 思想主张 《礼记·礼运》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康有为《大同书》 “无邦国、无帝王”“人人平等、天下为公” 孙中山 《三民主义·民族主义》 “我们要将来能够治国平天下,便先要恢复民族主义和民族地位” A.中华文化在继承中发展 B.资产阶级实现了社会民主 C.启蒙思潮成为社会主流 D.近代思潮受制于传统思想 9.清末陶瓷鉴赏家陈浏在《匋雅》中指出:“康窑有青花大盘,椭圆而长,长可二尺,宽及尺。盖西餐所用,颜色美好,笔法工细,为国初教士所特制。或即南怀仁、汤若望之流亚欤?盘中画皇冕徽章,旁有两翼之狮狗,分攀于其上。载有拉丁古文,阳历年月,吾华业瓷者宜知所取材焉。”这可用来说明( ) A.朝贡贸易加快中国传统文化革新 B.清朝对外交往范围不断拓展 C.物质交流促使中外审美意识趋同 D.西学东渐推动中西文化交融 10.1150年,造纸术传入西班牙后,又从那里传到了法国和其他欧洲国家;所到之处,羊皮纸被取代。事实证明,造纸术的价值十分显著。其价值主要是( ) A.推动了欧洲文艺复兴 B.变成了新教传播工具 C.促进欧洲文化的发展 D.迎来地理大发现时代 11.自2021年上映以来,电影《你好,李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