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八章 我们邻近的地区和国家 第二节 东南亚 第2课时 核心素养目标 1.学生能够阐述东南亚的气候类型及特点,说明气候对当地农业生产和生活的影响;列举东南亚主要的粮食作物和热带经济作物,了解其分布状况。(区域认知力、综合思维能力) 2.通过分析图表、资料,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归纳总结以及逻辑推理的能力;开展小组讨论,提升学生合作交流与表达能力。(区域认知力) 3.培养学生用联系和发展的眼光看待地理事物,树立因地制宜的发展观念,增强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地理实践力、人地协调观)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东南亚的气候类型、特点及其对农业的影响;主要农作物的分布; 2.难点:理解气候与农业生产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及不同气候条件下农业生产的差异。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图表分析法、小组讨论法 四、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包含东南亚气候类型分布图、气温降水柱状图、农作物分布图,以及相关农业生产的图片、视频资料。 五、教学过程 1.视频导入新课 展示上节课中东南亚各国的风景图片,提问学生:“这些国家不仅风景优美,还有丰富的美食和特产。大家知道为什么东南亚能产出这么多样的特色物产吗?”由此引出本节课要学习的东南亚气候与农业相关内容。 【设计意图】东南亚各国的风景图片,快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为后续教学营造良好氛围。 2.新知探究 学生活动一:探究东南亚的气候类型及特点 教师轻点鼠标,一幅色彩鲜明、标注清晰的东南亚气候类型分布图跃然屏幕之上。教师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就像带领他们开启一场神秘的地图寻宝之旅:“同学们,让我们一起在这幅地图中寻找东南亚的主要气候类型,看看谁的小眼睛最敏锐!” 待学生们纷纷找出热带雨林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后,邀请几位同学上台,用教鞭指一指它们各自的分布区域,锻炼学生的参与度与表达能力。 紧接着,屏幕上同步呈现出热带雨林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的气温降水柱状图,两种图表相互对照。教师化身“气候侦探”,逐步引导学生剖析:“大家看,横坐标代表月份,纵坐标分别是气温和降水量。我们先从热带雨林气候入手,同学们观察一下,它每个月的气温和降水量有什么特点呢?”鼓励学生自主发言,总结出热带雨林气候全年高温多雨的特点后,再用同样的方法,深入分析热带季风气候全年高温,分旱雨两季的独特之处,期间穿插提问,加深学生理解。 为了让抽象的气候知识变得鲜活生动,教师举例道:“同学们,想象一下,如果你身处新加坡,那里属于热带雨林气候,一年到头都是温暖湿润的,随时都能感受到夏日的热情与雨水的滋润;而要是到了曼谷,也就是热带季风气候区,你会发现雨季时大雨倾盆,街道仿佛变成了水城,旱季时阳光明媚,又别有一番风情。”借助这样形象的描述,帮助学生更好地感受不同气候的差异。 学生活动二:探究东南亚气候对农业的影响 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发放一份东南亚主要农作物分布图和讨论提纲。以富有启发性的话语引导讨论:“现在,我们来当一回农业小专家,根据手中的地图和刚学的气候知识,探讨一下不同气候条件下,到底适合种植哪些农作物呢?这背后又有着怎样的奥秘?”学生们热烈讨论时,教师穿梭于各小组之间,适时给予指导和鼓励。 讨论结束,邀请小组代表发言,教师进行总结归纳:“同学们说得都很棒!热带雨林气候区,就像一个天然的大温室,热量水分超级充足,简直是天然橡胶、油棕、椰子等热带经济作物的天堂,它们在这里能够茁壮成长;而热带季风气候区,雨季丰富的降水,为水稻的生长提供了充足的水源,就像给水稻宝宝喝饱了水,所以这里非常适合水稻种植。” 为了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气候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教师播放一段精心剪辑的东南亚农业生产视频,从热带雨林中工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