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八章 我们邻近的地区和国家 第三节 印度 第1课时 核心素养目标 1.学生能够精准地在各类地图上指出印度的地理位置、邻国以及主要地形区,清晰阐述印度作为南亚面积最大国家的显著特征。(区域认知力、综合思维能力) 2. 熟练运用图表资料,准确分析印度人口增长的特点,全面且深入地理解人口问题对资源、环境和经济发展所产生的多方面影响。(区域认知力) 3.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口观,深刻认识到人口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的重要性。帮助学生建立可持续发展观,理解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相互依存的关系。(地理实践力、人地协调观)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1.印度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地形特点。 2.印度人口增长呈现的特点以及由此引发的人口问题。 3. 热带季风气候的显著特点及其对印度农业生产的深远影响。 难点: 1.理解热带季风气候复杂的形成原因,包括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和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等因素的综合作用。 2.深入剖析热带季风气候对印度农业生产在不同方面的具体影响,以及应对这些影响所采取措施背后的原理。 三、教学方法 1.讲授法:系统讲解重要的地理概念、原理和关键知识点,确保学生掌握基础知识。 2.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或全班讨论,激发学生思维,促进学生之间的思想交流与碰撞。 3.直观演示法:运用地图、图表、动画、视频等直观教具,将抽象的地理知识直观化,便于学生理解。 4.小组合作法:划分学习小组,让学生在合作中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四、教学用具 1.多媒体课件,包含印度的地图、人口增长图表、气候资料、相关动画和视频等。 2.打印的印度地图,供学生课堂练习使用。 五、教学过程 1.视频导入新课 播放电影《三傻大闹宝莱坞》中具有印度特色场景的片段,提问:“同学们,影片中这些充满异域风情的生活场景是在哪个国家呢?”引导学生回答后,顺势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印度。 【设计意图】利用精彩的电影片段迅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为新课教学营造良好氛围。 2.新知探究 学生活动一:探究印度的地理位置 (1)依次展示印度在世界地图和亚洲地图上的位置,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并邀请学生上台指图描述印度的半球位置、海陆位置和纬度位置。总结并强调:印度位于东半球、北半球;地处亚洲南部,南临印度洋,东濒孟加拉湾,西滨阿拉伯海;大部分领土介于10°N - 30°N之间,主要处于热带和亚热带。 (2)展示南亚政区图,开展“找邻国”的小游戏,让学生以小组竞赛的形式找出印度的邻国,看哪个小组找得又快又准。 通过学生自主观察和上台指图,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和空间定位能力;小组竞赛的方式增加学习的趣味性,强化学生对印度邻国的记忆。 【设计意图】通过直观的地图演示和互动游戏,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加深对印度地理位置和范围的认识,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和空间认知能力。 学生活动二:探究印度的地形 (1)展示色彩鲜明、标注清晰的印度地形图,让学生自主观察印度主要的地形类型。 (2)开展“地形连连看”活动,将喜马拉雅山脉、恒河平原、德干高原等地形名称与对应的位置设置成连线题,让学生在互动中明确各地形的位置。 (3)引导学生总结印度地形特点:北部为高耸的喜马拉雅山脉,中部是平坦广阔的恒河平原,南部为古老的德干高原,地势呈现南北高、中间低的态势。 (4)组织小组讨论:“这种地形特点会对印度的农业和人口分布产生怎样的影响呢?”每个小组选派代表发言。 【设计意图】利用有趣的互动活动,加深学生对印度地形的认识;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合作能力,引导学生理解地形与人类活动之间的内在联系。 学生活动三:探究印度的人口特征 展示印度不同时期人口数量变化的折线图、柱状图等多种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