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孝亲 敬 老 传 承 家 风 天荐,德之 也 人,天之住也,民之多也 孝位 孝 1.理解“孝”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对于当代 社会的意义和价值,分享孝亲敬老故事; 2.搜集古人有关“孝”的论述,理解“孝”的内涵, 围绕“当代青少年如何‘尽孝'”的话题展开讨论; 3.认识传承优良家风的现实意义。 学习目标 活动一 : 分享孝亲敬老故事 亲 尝 汤 药 刘恒,汉高祖和薄太后所生。高后八年即帝位。 他以仁孝之名,闻于天下,侍奉母亲从不懈怠。 母亲卧 病三年,他常常目不交睫,衣不解带;母亲所服的汤药, 他亲口尝过后才放心让母亲服用。 他在位24年,重德治,兴礼仪,注意发展农业, 使西汉社会稳定,人丁兴旺,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他 与汉景帝的统治时期被誉为“文景之治”。仁孝临天下, 巍巍冠百王。莫庭事贤母,汤药必亲尝。 他的家境贫寒,睡觉的地方是没有蚊 帐的。每到夏夜,吴父常常因蚊虫叮 咬而睡不好觉,吴猛年纪虽小,但非 常有孝心,为了让父亲睡好,自己竟 赤裸上身,让蚊子咬吸自己的血,希 望蚊子喝饱了血就不再叮咬父亲。 晋朝时期有位叫做吴猛的人,非常 孝顺,八岁时就懂得孝敬父母。因为 幼年母亲早逝,便与父亲相依为命。 恣蚊饱血 习近平陪父亲散步 习近平陪母亲齐心散步 习总书记孝顺父母 活动二 : 理解“孝”的内涵 怀 敬 老 之 心 立 受 老 之 德 孝 图 何谓孝 在中国,孝的观念源远流长,在甲骨文中就已经 出现了“孝”字,好像一位面朝左、长着头发的 驼背老人,身前一孩子,以头扶持着老人。 甲骨文的老字 甲骨文的孝字 楷書的孝字 《说文解字》 解释篆体“孝” 字云:“善事 父母者。从老 省 ,从子,子 承老也。” 孝字写的就是 老人与子女的 关系 。 孝是什么 “孝”另一种解读:老人的老,那一撇代表老 人 ,老人被黄土埋了一半了,多是体弱多病,处 境艰难。所以,这时候最需要孩子来托起老人, 照顾老人。孩子关心孝顺,老人的艰难也就不见 了,也就是尽孝。 孝是什么 老 子 孝 孝文化 1.孝亲敬老的成语 羊有跪乳之恩(羊羔跪乳) 鸦有反哺之义 爱老慈幼、 骨肉至亲、 骨肉相连、 恩重如山、 寸草春晖、 父慈子孝、 返哺之恩、 敬老尊贤、 孝子贤孙、 知恩图报。 孝文化 2.孝亲敬老名言 ①、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②、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谁言寸草心,报 得三春晖。 ③、子孝父心宽。 ④、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 孝文化 3、 当代青少年如何“尽孝” ①听从父母教诲,不辜负其期望。要谦逊懂事, 健康成长,避免家长过度操心; ②帮助父母分担力所能及的家务,父母身体不适 时要尽心尽力照顾。父母下班后,可以递一杯热 水,递一块毛巾,小事更可以打动父母,让其倍 感欣慰; ③站在父母角度上去考虑问题,这是最难做到也 是最容易感恩的一种行为。理解父母的做法,哪 怕是批评、责怪也是为了让我们更好成长; ④随时让父母知道自己活动内容,有事在外向父 母做好交待,杜绝撒谎行为,不在外面做违犯纪 律的事; ⑤尊重父母,不顶撞父母,好好做人,认真做事。 活动三 : 传承优良家风 家训是指家庭对子孙立身处世、持家治业的教 诲。家训是家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个人的教养、 原则都有着重要的约束作用。家训或单独刊印,或 附于宗谱。 家训在中国形成已久,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 分,对个人、家庭乃至整个社会都有良好的作用。 在我国古代,作为一种家庭教育的形式,它是维系 和发展一个家庭不可或缺的精神纽带。 一个人无论学什么或作什么,只要有热情,有恒心, 不要那种无着落的与人民利益不相符合的个人主义 的虚荣心,总是会有进步的。 有热情、有恒心,为人民服务 亲爱的妈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