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097608

第03课《列夫·托尔斯泰》(课后作业)(解析版 原卷版)2024--2025学年 七年级语文·下册统编版

日期:2025-11-23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20次 大小:265553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下册,语文,七年级,学年,2024--2025,解析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3课《列夫·托尔斯泰》课后作业 阅读以下语段,完成下面小题。 ①托尔斯泰生就一副多毛的脸庞,长髯覆盖了两颊,遮住了黝黑的脸。他的皮肤藏污纳垢,缺少光泽。面孔上滞留着愚钝和压抑,眉宇间没有轩昂的器宇。②因而,那些在客厅里正襟危坐、( )地等待这位文坛泰斗的人,第一眼看到他时总有些( )。③一对灰色的眼睛射出一道黑豹似的目光。④这道目光就像一把锃亮的钢刀刺了过来,令你无法动弹,无法躲避。这犀利的目光,像枪弹穿透了伪装的甲胄,像金刚刀切开了玻璃。在这种入木三分的( )之下,谁都没法遮遮掩掩。—对此,屠格涅夫和高尔基等上百个人都做过无可厚非的描述。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长髯(ráng) 黝黑(yōu) 锃亮(cēng) 甲胄(ku ) B.长髯(rán) 黝黑(yōu) 锃亮(cēng) 甲胄(zhòu) C.长髯(ráng) 黝黑(yǒu) 锃亮(zèng) 甲胄(ku ) D.长髯(rán) 黝黑(yǒu) 锃亮(zèng) 甲胄(zhòu) 2.依次填入文段括号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战战兢兢 失望 注视 B.诚惶诚恐 失望 审视 C.诚惶诚恐 失落 审视 D.战战兢兢 失落 注视 3.将下面这个句子还原到文段中,它最恰当的位置是( ) 然而,客人们一看到他的眼睛,都被惊到了。 A.第①处 B.第②处 C.第③处 D.第④处 4.文段中画线的句子有语病,请修改在横线上。 屠格涅夫和高尔基等上百个人都做过无可厚非的描述。 5.请仿照下面的句式,续写一组句子。 这犀利的目光,像枪弹穿透了伪装的甲胄,像金刚刀切开了玻璃,像 。 【答案】1.D 2.B 3.C 4.屠格涅夫和高尔基等上百个人都做过无可置(或者不容置疑、毋庸置疑)的描述。 5.示例:X射线揭开了隐藏的秘密。 【分析】1.本题考查字音辨析能力。 A.长髯(ráng)———rán,黝黑(yōu)———yǒu,锃亮(cēng)———zèng,甲胄(ku )———zhòu; B.黝黑(yōu)———yǒu,锃亮(cēng)———zèng; C.长髯(ráng)———rán,甲胄(ku )———zhòu; 故选D。 2.本题考查辨析词语正确运用能力。 第一个空,“战战兢兢”形容因害怕而微微发抖的样子。“诚惶诚恐”表示敬畏而又惶恐不安。现形容小心谨慎、恐惧不安的样子。依据“那些在客厅里正襟危坐”可知,应该使用“诚惶诚恐”。 第二个空,“失望”形容指丧失信心,希望没能实现。“失落”精神上空虚或失去寄托。依据“他的皮肤藏污纳垢,缺少光泽。面孔上滞留着愚钝和压抑,眉宇间没有轩昂的器宇”可知,托尔斯泰给人的第一印象不太好,应该使用“失望”。 第三个空,“注视”形容集中精力仔细地观看某物或某人。“审视”是指仔细地看,并且反复分析。依据“这犀利的目光,像枪弹穿透了伪装的甲胄,像金刚刀切开了玻璃”可知,这里托尔斯泰的目光具有审判性、批判性、思辨性,应该使用“审视”。 故选B。 3.本题考查理解语句衔接能力。 依据①内容可知,这是描述托尔斯泰的面庞,;依据②句内容可知,这是写客人见到托尔斯泰的感受;依据③句内容可知,这是将托尔斯泰的眼睛和目光比喻为为一道黑豹似的目光,依据④句可知,本句是详细描述了这道目光的具体样子。据此可知,是“客人们一看到他的眼睛,都被惊到了”的原因。所以,本句应该放到③句和④句之间。 故选C。 4.本题考查病句辨析修改能力。 搭配不当,“无可厚非”的意思是“不可过分指责,表示虽有缺点,但是可以理解或原谅”,“无可厚非”与“描述”搭配不当。依据语境可知,可将“无可厚非”修改为“无可置疑”。 5.本题考查句子仿写能力。本句需要使用比喻的修辞描绘托尔斯泰的目光。 示例:像犀利的剑,刺破了漫长的黑夜。 6.下列句中标点符号运用有误的一项是( )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