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107071

第三单元《拨一拨》(教案)北师大版 二年级下册数学

日期:2025-09-25 科目:数学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60次 大小:686417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第三,单元,拨一拨,教案,北师大,二年级
  • cover
《拨一拨》教学设计与反思 【学习内容】 北师大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4课时《拨一拨》 【教材分析】 (一)本课关联的核心素养分析 数感:在活动一“填一填,认一认”中,学生借助直观模型计数器认识数位顺序表,感受数的构成和计数单位之间的关系,帮助学生从位值的角度理解数的意义及读写数;理解计数时应该依据计数单位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在问活动二“拨一拨,说一说,读一读”和活动三“看一看,写一写”中,借助在计数器上拨数的操作活动学习读、写万以内的数,体会数的构成,体验不同数位上的数字具有不同的意义。教科书里呈现的三个数字分别为2932(没有0)、9040(中间和末尾带0)、1001(中间带0),通过讨论和学习三个数字的读法,进一步体会每个数位上数字的意义。在活动四“认一认,拨一拨”中,通过在算盘上的拨数活动,又再次强化了对大数的读写及位值的认识。 推理意识:关注数的概念、运算与关系的形成过程,了解其中的前因后果。结合填写数位顺序表、在计数器上拨一拨等活动,把数数、读数、写数结合起来。结合数位从位值的角度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读写出数字,促进学生对数的意义的理解。 (二)本节课核心任务分析 本节课的核心任务是“借助计数器、数位顺序表学习读数、写数”。 围绕这一核心任务,教材以四个环节展开:一、借助计数器填写并认识数位顺序表;二、借助拨计数器的活动,引导学生结合计数器上的数位标识学习读数,并感受数的构成;三、借助数位顺序表学习写数;四、借助在算盘上的拨数活动,再次强化对大数的读写及位值的认识。 【学情分析】 本节课是在学生认识万、对计数器比较熟悉、对数位已有初步体会的基础上,借助直观模型,学习数、读、写万以内的数,认识万以内数的数位、理解各数位上的数字表示的意义,逐步发展位置概念,初步培养数感。 【学习目标】 1.借助直观模型认识数位顺序表,感受数的构成和计数单位之间的关系。 2.通过在计数器上拨数等操作活动,学习读、写万以内的数。 3.通过用多种形式表示数的活动,了解大数的构成。 4.了解算盘是我国重要的文化遗产,感受我国悠久的数学文化。 【学习重、难点】 学习重点:了解万以内数的顺序,会读、写万以内的数。 学习难点:中间或末尾有0的四位数的写法及读法。 【学习准备】 数位顺序表贴图、学习单、课件、计数器、算盘。 【学习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出问题 1.创设情境。 活动一:出示计数器这个老朋友,帮“千”、“万”、“十”、“个”、“百”找到在计数器上的位置。 讨论:怎么想到这样放的?(引出数小方块的满十进1) 2.引出问题。 放在表格中会吗?(引出数位顺序表) 【设计意图: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对计数器比较熟悉,在此铺垫上,从学生已知的信息出发,尝试在计数器下面填写出对应的数位。引导学生通过思考,将新知与旧知关联,认识数位顺序表。借助直观模型,从具体到抽象,认识数位。】 二、解决问题,探索新知 问题:如何利用数位顺序表读数、写数? 1.读数。 活动二:学生在计数器上拨数,感受数的组成,掌握中间有0的数的读法。 思考:如何读数?读数的时候应该注意什么? (1)学生用自己的方法独立拨数、读数,教师巡视指导。 (2)组织学生交流读数的结果和读数的方法。 (3)进行生生之间的辩论,讨论不同读法。 师生小结:读数时,从最高位读起,要读出数字和计数单位;数字中间有0的读作零,末尾的0不读;中间有一个0或者两个0都只读一个零。 【设计意图:借助直观模型计数器,在拨数的操作活动中学习读数。学生通过一边拨、一边数,并对照计数器上的数位、珠子个数,读出“二千九百三十二”,并说出2932中有2个千、9个百、3个十、2个一。通过直观模型与抽象出的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