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125190

七年级下册语文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约客》课件+素材

日期:2025-11-20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素材 查看:97次 大小:111611342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七年级,下册,语文,第六,单元,课外
    (课件网) 语文部编版 七年级下册 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 约 客 赵师秀 新课导入 同学们,在一个梅雨绵绵的夏夜,屋内烛火摇曳,一位诗人正静静地等待着友人来访。他时而望向窗外,时而轻敲棋子,周围蛙声阵阵,可友人却迟迟未到。大家有没有过等人时焦急又充满期待的心情呢?今天,让我们一同走进赵师秀的《约客》,感受诗人在这场等待中的复杂心境,看看他是如何用简洁的诗句描绘这一生活场景的 。 学习目标 1.在理解诗歌内容的前提下,能有感情的朗诵、背诵诗歌。 2.通过分析诗歌的意象,体会诗人的情感。 3.感受诗人闲适、恬淡的人生态度。 作者简介 任务一:基础闯关·识记字词和文常 【 1170年—1219年 】 南宋诗人。字紫芝、灵芝,号灵秀,又号天乐,永嘉(今浙江温州)人,他同徐照、徐玑和翁卷并称“永嘉四灵”,人称“鬼才”,开创了“江湖诗派”一代诗风。 他常畅游山水之间,向住恬静淡泊的生活,甚至还想与陶渊明一样“归寻故园”。写了四十多首反映他闲适生活的诗歌。 有《清苑斋集》传世。 写作背景 《约客》古诗写于梅雨之夜,作者准备和约好的客人对弈,来度过漫长的雨夜时光。可是那晚大半夜时间过去了,客人还没有如约而到,徘徊之时,写下了这首写景抒情诗。 整体感知 任务二:学习诵读·理解诗意 朗读诗歌,读准字音,注意节奏。 约 客 赵师秀 黄梅/时节/家家雨, 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 闲敲/棋子/落灯花。 wā yuē 整体感知 任务二:学习诵读·理解诗意 再读诗歌,结合注释了解诗歌大意。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夏初江南梅子黄熟的时节,即梅雨季节。 到处是蛙鸣声。 诗意:梅雨时节,家家户户都被笼罩在烟雨中,长满青草的池塘边上,到处都是蛙鸣。 家家户户都赶上下雨。形容处处都在下雨 整体感知 任务二:学习诵读·理解诗意 再读诗歌,结合注释了解诗歌大意。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即邀约友人。 使……掉落。 灯芯燃烧后结成的花状物。 诗意:时过午夜,已约好的客人却还没有来,(我)无聊地拿着棋子敲击桌面,震落了灯花。 合作探究 任务三:感知内容·理解情感 1.这首诗写的是什么季节?写了哪些景物?景物描写渲染了什么气氛? 从“黄梅时节”可知季节是春末夏初或夏季。 写的景物有:雨、青草、池塘、蛙。 景物描写渲染了静谧的气氛。 合作探究 任务三:感知内容·理解情感 2.“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这两句诗歌都运用了叠字,请从内容方面谈一谈叠字运用的作用。 这句诗描绘了一幅江南梅雨季节的乡村夜景图。“家家”修饰雨,表现了江南夏初多雨的气候特征,营造了一种烟雨迷蒙、悠闲清静的诗境;“处处”修饰蛙声,写农村景象,生机盎然,写出夜晚的池塘蛙声四起的热闹又寂静的氛围。隐约写出诗人等待客人的孤寂心情。 合作探究 任务三:感知内容·理解情感 使用了以声衬静的手法,写池塘蛙声阵阵,烘托出梅雨时节乡村夜晚的恬静和谐气氛,同时折射出诗人落寞孤寂与烦躁不安的心境。 3.“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这两句诗歌使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作者什么心境? 合作探究 任务三:感知内容·理解情感 4.赏析“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这两句诗,同时思考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的什么情感?你从哪里看出来? 此联写诗人与友人相约,却久候不至,直至夜半。他百无聊赖,下意识地用棋子在棋盘上轻轻敲击,震落了灯花。这两句通过动作描写,生动地写出了诗人雨夜候客来访,委婉地抒发了因客人迟迟不来的焦急、寂寞、孤独无聊、怅惘与失落的心情。也蕴含着对友人爽约的淡淡的埋怨。 焦躁而期望: 无聊与苦闷: “有约不来过夜半”(点明题目) 期待之久,希望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