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语文园地七 班级:_____姓名:_____等级:_____ 学习目标 (一)语言建构与运用 1.认识 “扫、帚” 等 10 个生字,会写相关汉字,理解与清洁工具和动作有关的词语。 2.猜测汉字的读音和意思,掌握识字方法,能准确运用字词。 3.学习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进行表达,提升语言表达能力;能有条理地阐述想养某种小动物的理由。 4.规范汉字书写,了解部分字变成偏旁后笔画和笔顺的变化。背诵《二十四节气歌》,丰富语言积累。 (二)思维发展与提高 通过猜测字义和读音,培养自主识字的思维能力;在写话中组织理由,提升逻辑思维能力。 (三)审美鉴赏与创造 感受比喻句的生动形象之美,提升对语言美的感知;在书写中体会汉字的结构美。 (四)文化传承与理解 了解二十四节气这一传统文化知识,传承古人的智慧;感受民间故事《月亮姑娘做衣裳》的魅力,增强对传统文化的喜爱。 课文解读 (一)识字加油站 呈现了扫帚、抹布等清洁工具和扫地、擦玻璃等清洁动作的词语,帮助学生在生活场景中识字。 (二)字词句运用 鼓励学生猜测汉字读音和意思,培养自主识字能力,加深对汉字的理解。 展示的句子都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使事物更加生动形象,引导学生感受比喻句的特点和作用。 (三)写话 引导学生思考想养的小动物,并写出理由,锻炼语言表达和思维能力。 (四)书写提示 强调部分字变成偏旁后笔画大小、形态和笔顺的变化,指导学生规范书写。 (五)日积月累 《二十四节气歌》涵盖了一年中二十四个节气,帮助学生了解气候变化和农业生产的关系。 (六)我爱阅读 《月亮姑娘做衣裳》讲述了月亮姑娘因不断变化身形,始终无法穿上裁缝师傅做的衣裳的故事,充满童趣 。 拓展资料 清洁工具科普:介绍不同清洁工具的用途、发展历史,拓宽学生知识面。 比喻手法讲解:讲解更多比喻手法的知识,如明喻、暗喻等,提升学生对修辞手法的理解。 节气知识拓展:详细介绍每个节气的特点、习俗,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传统文化。 民间故事分享:分享其他与月亮有关的民间故事,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故事的兴趣 。 小试牛刀 1.用“√”选出加点字正确的读音。 (1)小刚用扫 (sǎo sào)帚把地面仔细扫 (sǎo sào)了一遍。 (2)露头的小草好似 (sì shì)刚睡醒的孩子,叶片上的露水像晶莹的珍珠似(sì shì)的。 (3)晚上,我用扇(shān shàn)子给妈妈扇(shān shàn)风。 (4)尽(jǐn jìn)管大家都劝他放弃,但他还是尽(jǐn jìn)力在做。 2.下面有关课文内容的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青蛙卖泥塘》中,泥塘在青蛙的改造下越变越好,青蛙决定不卖了 B.《蜘蛛开店》一文中,蜘蛛开了一家商店,卖了口罩、围巾和外套 C.《小毛虫》一文中,小毛虫先做成茧包裹自己,最后变成了蝴蝶 D.《大象的耳朵》中,小兔子、小羊、小鹿、小马和小老鼠都问大象他的耳朵怎么是耷拉的 3.根据要求完成练习。 (1)“又”字作偏旁时,最后一笔改为 ;“土”字作偏旁时,最后一笔改为 。 (2)“车”作偏旁,写法是 ,“牛”作偏旁,写法是 。 4.把下面词语补充完整。 泪流满( ) 痛哭流( ) 泣不成( ) 催人泪( ) 哭( )不得 可( )可泣 5.照样子,写比喻句。 例:那棵大枫树好像一把又高又大的绿色太阳伞。 (1)环形路上,一座座立交桥就像 。 (2) 像 。 6.给句子加上合适的标点符号。 (1)雷锋叔叔( )你在哪里( )你在哪里( ) (2)这是多么美好的礼物啊( ) (3)小草从地下探出头来( )那是春天的眉毛吧( ) 7.用学过的方法猜猜下面的加点字的读音和意思。 青蛙想把泥塘卖掉,换一些钱搬到城里住。 “般”字读“bān”,我猜“搬”的读音是 。结合“搬”字的偏旁,我猜“搬”的意思与 (①手②脚)有关。 8.读句子,说一说你的发现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