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136008

教版(2024)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学习项目三《感受音乐的铺垫与高潮》 课件+素材

日期:2025-11-22 科目:音乐 类型:初中素材 查看:23次 大小:323732013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教版,项目,课件,感受音乐的铺垫与高潮,学习,单元
    (课件网) 感受音乐的铺垫与高潮 第三单元 学习项目三 回顾旧知 前两节课我们学习了聆听音乐的方法,我们可以通过音乐的瞬间、音乐的层次等聆听音乐,这些方法对我们理解音乐都有很大的帮助。 情境导入: 聆听《秋日私语》片段,思考: ①这段音乐带给我们什么样的感受? ②让我们仿佛置身于怎样的情境中? ③在音乐中听到明确的旋律了吗? 尝试视唱旋律 任务一:欣赏《c小调第二钢琴协奏曲》第三乐章 作者介绍 拉赫玛尼诺夫,俄国作曲家、钢琴家、指挥家,代表作有《第二钢琴协奏曲》《前奏曲》《音画练习曲》等 毕业于著名的莫斯科音乐学院(现莫斯科柴可夫斯基音乐学院);他的创作中深受柴科夫斯基影响,有深厚的民族音乐基础,旋律丰富,擅长史诗式壮阔的音乐风格;主要作品有第二、三钢琴协奏曲、帕格尼尼主题狂想曲、二十四首前奏曲、音画练习曲,歌剧《阿莱科》《利米尼的法兰契斯卡》和第二交响曲、管弦乐“死岛”、钟等。其中《d小调第三钢琴协奏曲》以其艰深的难度,成为钢琴演奏曲目中的“最难”。 思考:这段音乐带给我们什么样的感受? 音乐低沉、富有力量、气息宽广、富于歌唱性 乐曲前八小节出现在了像钟声一样缓慢而庄严的和弦作为铺垫,有了这段铺垫使得音乐更有氛围感,也让主题旋律给人以动人的印象,强调音乐中主题出现前铺垫的重要性。 加上前奏后,音乐给你带来怎样的感受。 音乐中的高潮在出现之前,往往会有适当的铺垫。欣赏音乐时非常重要的习惯,就是要专注聆听音乐中铺垫部分的发展方向,蓄积内心的张力。用这样的方式欣赏音乐,会产生更强烈的感动。 音乐知多少 任务二:欣赏《bb小调第一钢琴协奏曲》第三乐章 这部作品创作于1874年至1875年,当时柴可夫斯基正处于创作的旺盛期。当时社会矛盾尖锐,人民生活困苦。柴可夫斯基通过音乐表达了对现实的不满和对未来的渴望。虽然这部作品并非直接的政治宣言,但它反映了柴可夫斯基对祖国的热爱以及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第三乐章采用回旋曲式,节奏明快,旋律奔放,充满了热情和活力 欣赏主题音乐1 辉煌的主题旋律 欣赏主题音乐2 音乐中的铺垫 音乐中的“铺垫” 是一种重要的创作和表现手法,它通过多种方式(如:重复的旋律、渐强的音量或者逐渐加快的节奏)为音乐的发展、高潮的到来或特定情感的表达做好准备。 思考:音乐中的高潮和铺垫一样吗? 高潮:是音乐情感的巅峰,能直接打动听众,通常节奏加快、旋律激昂、音高升高、力度增强等。 铺垫:为高潮的出现做准备,营造氛围、积蓄能量,逐步推动音乐向高潮发展。 任务三: 聆听《黄河》中《东方红》主题 你有什么发现? 对比聆听歌曲《东方红》 歌曲《东方红》、钢琴协奏曲《黄河》(东方红)主题之间的联系 《东方红》是钢琴协奏曲《黄河》的主题素材。 《东方红》强化情感表达 《黄河》升华情感内涵 音乐中的铺垫段落 从谱例中,你读取到什么信息? 节奏重复 速度对比 力度对比 声部叠加 音域变化 突慢后渐快 推动感 重音 铺垫手法 铺垫 铺垫+主题 拉德斯基进行曲 梁祝 欣赏《月儿高》与《百鸟朝凤》的不同段落,专注聆听每一个音的过程。 1.节奏 --丰富多变 2.旋律 --优美婉转、线条流畅 3.和声 --通过不同的指法组合产生和声效果 4.音色 --琵琶音色清脆明亮、颗粒感强 知识拓展 唢呐表演 1.节奏 --明亮活泼 2.音色 --高亢,穿透力强 3.旋律 --民间特色,五声音阶为主,音域宽广 4.和声 --通过不同音高以及伴奏乐器配合来丰富音乐层次 小结:中国传统乐器以线条为主、注重音韵美,西方音乐以结构为主、注重音乐规则的不同音乐形态特点。 欣赏《月儿高》与《百鸟朝凤》的不同段落,专注聆听每一个音的过程。 知识拓展 课堂总结 01 知识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