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138387

2024-2025统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19《登勃朗峰 》课件(共21张PPT)

日期:2025-10-06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32次 大小:1723528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2024-2025,统编,八年级,语文,下册,登勃朗峰
  • cover
(课件网) 登勃朗峰 人教新课标版八年级下册 作者:马克·吐温 学习目标 1.整体感知文本,勾画思维导图,了解文中所写的景物、人物的特点,领会作者的生活态度。 走近作者 第1课时 马克·吐温(1835~1910),是美国著名的幽默大师、作家,也是著名演说家,19世纪后期美国现实主义文学的杰出代表之一。他幽默、机智,堪称美国最知名人士之一,被誉为“文学史上的林肯”。主要的代表作品有《百万英镑》(短篇)、《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汤姆·索亚历险记》《乞丐王子》等。 浏览作家简介,加红的文字力求熟记。 知识链接 第1课时 勃朗峰的法语意思是“白色的山峰”,是阿尔卑斯山脉的主峰,也是西欧第一高峰,海拔4810米,位于法国和意大利边境。勃朗峰山势陡峻,为欧洲名胜之一,每年都吸引大量的游客前来游览。 了解勃朗峰 借助思维导图感知:文中的景与人有着怎样的特点?从中可看出作者怎样的生活态度? 课堂检测 第1课时 解答参考:勃朗峰威严高耸、独踞苍穹、穹顶洁白,光耀夺目 周边奇峰怪石、白云缭绕、满目华彩、变幻无穷 沿途岩壁巉峻、丘岗葱绿、溪流湍急、瀑布倾泻 车夫艺高胆大、直率自信,其友不甘示弱、亦有自封。 作者的生活态度:积极乐观、率真自然。 学习目标 1.把握作者综合采用散文笔法和小说笔法的写作技巧,体会两种写法的表达效果。 2.欣赏课文的语言,品味“马克 吐温式的幽默”。 第2课时 一、为什么作者认为骑骡乘车的游客“可怜可悯”?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 课文解读 第2课时 乘车的游客为物所役,灼热难当而无以避暑纳凉。 便于制造反差,形成一种带有揶揄讽刺的幽默效果。 二、山为什么会随“我们”拾级而上而“愈升愈高”? 课文解读 第2课时 从视觉的角度写出了勃朗峰气势雄伟、高耸入云、直插云霄。 三、第六段中,联想到肥皂泡,抒发了怎样的感慨? 课文解读 第2课时 肥皂泡比喻眼前的美景变幻无常、瞬息即逝。基于此,作者作了一个奇妙的设想,从中可推知作者潜在的感慨:至精至美者往往不能长久,因而弥足珍贵,但也不必深陷其中,这样的感慨流露出作者对景物之美的高度赞赏和对人生的乐观豁达。 四、文章结尾处在分析到达沙蒙尼旅馆能住进上等房间的原因时作者这样写道:“如果这位王爷的车技略欠敏捷———或者说,不是老天有意安排,让他在离开阿冉提时喝得酒气熏熏———结果就不会是这样的了。”说说这样写的幽默之处。 课文解读 第2课时 美好的结局竟因酒驾而得,如此反常归因带有玩笑色彩,从而产生幽默效果。 任选角度,赏析下列句子 佳句赏析 第2课时 1.我们取道黑首,抵达高地,沿途不乏秀色美景。有一处需经隧道,穿山而过;俯瞰脚下峡谷,只见其间一股清流急湍,环顾四周,岩壁巉峻,丘岗葱绿,美不胜收。整个黑首道上,到处瀑布倾泻,轰鸣作响。 参考解答:先总写景色秀美,再从听觉和视觉的角度分写:隧道长,峡谷幽,清流急,岩壁峻,丘岗绿。 佳句赏析 第2课时 2.有些顶端尖峭,并微微倾向一旁,宛如美女的纤指;有一怪峰,形如塔糖。因巉岩太过陡峭,皑皑白雪无法堆积,只能在分野处偶见几堆。 从视觉的角度,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介绍勃朗峰周围山峰形状的奇特,与勃朗峰形成鲜明的对比。 句子赏析 第2课时 3.在逗留高地、向山下的阿冉提村进发之前,我们曾仰面遥望附近的一座峰巅……仿佛身披霓裳羽衣的纯洁天使。 仰视视角,采用比喻、拟人等手法描绘了变幻的光影、美丽的景色,生动形象。 句子赏析 第2课时 4. “不必为此烦恼———静下心来———不要浮躁———他们虽已扬尘远去,可不久就会消失在我们身后的。你就放下心坐好吧,一切包在我身上———我是车夫之王啊。你看着吧!” “只当是种乐趣吧,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