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六单元 文化的传承与保护 单元测试 一、单选题 1.197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世界遗产公约》,旨在集各国之力,对日益遭到损毁的文化和自然遗产实施有效保护。《世界遗产公约》( ) A.是关于古迹保护的第一个国际宪章 B.首次以立法方式进行现代意义上的保护 C.完善了对文化遗产的认识 D.充分肯定文化遗产“突出的普遍价值” 2.《濒危世界遗产名录》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设立的一个名单,被列入该名录的遗产地如果保护措施不尽如人意,可能会被从《世界遗产名录》中除名。2024年第44届世界遗产大会就曾决定,把英国利物浦海上商城从《世界遗产名录》中移除。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意在( ) A.引起国际社会的关注 B.促进保护措施的有效实施 C.肯定遗产的世界价值 D.对破坏世界遗产进行警醒 3.2019年4月15日,巴黎圣母院发生火灾,尖塔倒塌、屋顶焚毁,玫瑰花窗也被破坏,所幸主体建筑得以保存。按照法国政府计划,修复工程将于2024年完成,届时巴黎圣母院将重新开放。同年7月,中国“良渚古城遗址”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至此,中国共有55项世界遗产。这说明世界遗产保护( ) A.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的长期积淀 B.有利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 C.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根本动力 D.有利于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 4.1964年的《国际古迹保护与修复宪章》规定:古迹保护与修复目的旨在保存和展示古迹的美学与历史价值,并以尊重原始材料和确凿文献为依据。一旦出现臆测,必须立即予以停止。这一规定强调对古迹保护与修复应( ) A.以真实性为第一要义 B.以艺术性为审美追求 C.以主观性为研究依据 D.以完整性为修复目标 5.我国有一项世界级的遗产,其官方的解说词为:曲调旋律优美典雅,演唱技巧规范纯熟。赠板的广泛应用,字分头、腹、尾的发音吐字方式及流丽悠远的艺术风格,使其获得了“婉丽妩媚,一唱三叹”的艺术效果。据此判断,该遗产类型属于( ) A.自然遗产 B.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 C.文物古迹 D.非物质文化遗产 6.1982年,以“能源:世界的原动力”为主题的世界博览会在美国开幕。中国馆陈列在馆外的轻便、精致的太阳灶具引起了许多人的注意,室内展出的中国传统手工艺品以及字画、出土文物等更使人们赞叹不已,而秦陵兵马俑在此首次亮相便轰动了全世界。中国参加这次世界博览会( ) A.旨在展示改革开放伟大成果 B.标志着对外开放进入新阶段 C.体现了国际格局的重大变化 D.展示了中国文化与国家形象 7.如表为中国传统节日非遗大事表,中国传统节日申遗成功的理由( ) 时间 事件 2006年5月20日 清明节、中秋节、重阳节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009年9月30日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批准将端午节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成为中国首个入选世界非遗的节日。 2024年12月4日 在巴拉圭亚松森举行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19届常会上,中国申报的 “ 春节 — 中国人庆祝传统新年的社会实践 ” 项目 正式列入 《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①传统节日蕴含了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 ②传统节日习俗丰富,体现了中华民族文化的多样性和包容性 ③传统节日相关的文化产业快速发展,推动经济繁荣 ④申遗成功为传统节日的保护和传承提供了法律保障 ⑤传统节日在促进国际文化交流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②⑤ 8.2019年,国家图书馆与中国图书馆学会联合发起全民阅读倡议,在全国3000多家图书馆组织开展“读好书·爱中华”等主题阅读活动,吸引线上线下数千万读者参与;此外,国家图书馆还与新媒体传播平台合作,打造“全民读书季”等热点阅读话题。这表明图书馆( ) A.使义务教育走向了大众化 B.推动了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C.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