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143934

2025年春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复习专题(含答案)

日期:2025-09-25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95次 大小:22000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2025,年春,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四
  • cover
2025年春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复习专题 一、课文及作文训练重点列举和分析 (一)《驿路梨花》 线索与情节设置:以 “我” 和老余的见闻为线索,围绕小茅屋的主人是谁展开情节。文章巧妙设置悬念和误会,如 “我们” 以为瑶族老人是小茅屋主人,结果不是,使情节跌宕起伏,引人入胜。同时,文中多处运用插叙,如介绍梨花姑娘照料小茅屋的情节,丰富了文章内容,使故事更加完整。 人物形象塑造:通过对不同人物语言、动作、神态等描写,展现出一群具有雷锋精神的人物形象。如哈尼小姑娘梨花,她善良、热情,主动照料小茅屋,为过往行人提供帮助;瑶族老人朴实憨厚,得知小茅屋的故事后,也主动来照料;解放军战士建造小茅屋,为他人着想,体现了他们的奉献精神。这些人物共同诠释了雷锋精神在边疆地区的传承。 主题表达:文章通过对小茅屋故事的讲述,歌颂了以梨花为代表的青年一代的优秀品质,生动地展现了雷锋精神在少数民族地区生根发芽、不断传递的动人情景,弘扬了互帮互助的良好社会风尚。 (二)《青春之光》 人物事迹展现:文章详细叙述了黄文秀的事迹,如她放弃大城市的工作机会,毅然回到家乡,在脱贫攻坚第一线倾情投入、奉献自我。通过对她工作中具体事件的描写,像她深入群众了解情况、为村民寻找脱贫方法等,展现出她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勇于担当、甘于奉献” 的精神品质。 写作手法运用:综合运用多种写作手法,使人物形象更加立体。倒叙与顺叙结合,先交代黄文秀牺牲的消息,引发读者好奇,再回顾她生前的事迹;铺叙与细节描写并呈,在叙述她的工作生活时,有全面的铺陈,也有对她日记、入党申请书等细节的描写;正面描写与侧面烘托配合,既直接写黄文秀的言行,又通过他人对她的评价来侧面烘托她的形象。此外,在记叙过程中,穿插精短的议论和真挚的抒情,深化读者对人物的认识,使文章具有浓郁的抒情气息,感人至深。 时代精神体现:黄文秀的事迹反映了新时代青年对理想信念的坚守,以及为实现国家脱贫攻坚目标的不懈努力,彰显了当代青年的责任与担当,激励着更多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三)《有为有不为》 论点阐述:文章提出了 “有为有不为” 的中心论点,并从多个方面进行论述。作者指出善恶有大小之分,应该不应该也有大小之别,人们要明白在不同事情上的可为与不可为。例如在大是大非面前,必须坚守正义,有所作为;而对于一些违背道德和法律的小事,哪怕看似微不足道,也坚决不能做。 论证方法运用:运用了举例论证,如列举生活中一些人因小恶而最终酿成大错的例子,说明大小恶之间的联系,使论证更加具体、有说服力;还运用了道理论证,引用俗语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等,增强了文章的权威性和可信度,有力地论证了中心论点。 现实意义:这篇文章对我们的生活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提醒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要明辨是非,清楚哪些行为是应该积极去做的,哪些是坚决不能触碰的,从而规范自己的行为,做一个有道德、有责任感的人。 (四)《陋室铭》 托物言志手法:作者通过对陋室的描写,如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借助陋室这一事物,表达自己高洁傲岸的情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以陋室不陋,来表明自己品德高尚,即使身处简陋环境,也能坚守内心的宁静与高洁。 类比与衬托:开头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以山水类比陋室,说明陋室也可因主人的品德高尚而闻名;结尾用 “诸葛庐”“子云亭” 类比 “陋室”,突出陋室主人与古代名贤一样具有高尚的品质。同时,文中通过描写陋室环境的清幽(“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交往人物的高雅(“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和生活情趣的高雅(“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从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