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初中政治课件、教案、试卷中心
用户登录
资料
搜索
ID: 23161448
第七课 弘扬中华人文精神 复习课件(共20张PPT)-2024-2025学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
日期:2025-09-18
科目:政治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18次
大小:197986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张
第七
,
七年级
,
法治
,
道德
,
统编
,
学年
(
课件网
) 2025年春季学期《道德与法治》七下 (新版)复 习 课 件 第七课 弘扬中华人文精神 重点问题 点拨与识记 1.▲为什么要弘扬中华人文精神?(原因/重要性) 2.▲中华人文精神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丰富人文精神,彰显了中华民族对现实生活意义的探索和道德情操的涵养。 ②中华人文精神承载着做人做事的道理,可以教育人、感化人,对于丰富人的精神生活、提升精神境界具有重要意义。 ③历史上的中华人文精神,渗透在诗书礼乐等精神文明的创造中,发挥了强大的熏陶教化、凝聚示范作用。 ①求同存异、和而不同的处世方法。 ②文以载道、以文化人的教化思想。 ③形神兼备、情景交融的美学追求。 ④俭约自守、中和泰和的生活理念。 巩固训练 1.改革开放40多年来,中国愿同世界各国求同存异、和睦相处,共同致力于建设一个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这充分体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人文精神中的( ) ①形神兼备 ②和而不同 ③中和泰和 ④文以载道 A.①②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2.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经典《周易》讲道:“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这说明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 ①蕴含了丰富的人文精神 ②对人的成长具有决定性意义 ③彰显了中华民族对道德情操的涵养 ④独领风骚,是世界文明之最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③④ D B 巩固训练 3.不同国家、民族的思想文化各有千秋,只有姹紫嫣红之别,而无高低优劣之分。下列名言与这一论述蕴含的思想相一致的有( ) ①物之不齐,物之情也 ②绳锯木断,水滴石穿 ③求同存异,和而不同 ④好战必亡,忘战必危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4.以下选项中能体现“文以载道,以文化人”的是( ) A.某商家通过广告宣传产品,使产品销量大增 B.学校组织学生参观博物馆,学生们被古老的文物所震撼,对历史文化产生浓厚兴趣 C.政府加强对互联网的监管,营造健康的网络环境 D.某企业为了提高经济效益,引进先进的生产技术 B B 巩固训练 5.近年来,《典籍里的中国》《非遗里的中国》《经典咏流传》《中国诗词大会》等一批展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节目热播,受到人们的广泛喜爱。下列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 ①人文精神渗透在诗书礼乐等精神文明的创造之中 ②人文精神能发挥强大的熏陶教化、凝聚示范作用 ③人文精神只有通过优秀节目才能广泛传播 ④这些节目有利于促进社会和谐、人们向上向善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D 重点问题 点拨与识记 3.如何认识和理解求同存异、和而不同的处世方法? 4.如何认识和理解文以载道、以文化人的教化思想? 认识:求同存异,就是既找出共同点,找到最大公约数,又保留不同点,尊重不同意见。求同能让人们更加亲近、友善,存异则让人们彼此尊重、包容。和而不同,就是倡导和谐相处,协调不同意见,但不盲从苟同。 意义:求同存异、和而不同的处世方法,有助于解决人际矛盾,为化解当代社会冲突提供重要启示。 认识:各种各样的文化表现形式都承载着做人做事的道理,可以教育人、感化人,成就理想人格。 意义:文以载道、以文化人的教化思想,对于丰富人的精神生活、提升精神境界具有重要意义。 巩固训练 1.“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这句话启示我们在交友中应该( ) ①和谐相处,不随便附和 ②以和为贵,支持朋友的一切想法 ③求同存异,有自己的主张和想法 ④允许别人保留自己的意见 A.①②③ B.②③④ C. ①③④ D.①②④ 2.我们总习惯站在自己的立场上要求别人理解自己,却不愿站在别人的立场上尝试着理解他人。换一个角度,你会看见不一样的风景。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①学会以心换心,做到尊重和包容他人 ②放弃自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
立即下载
免费下载
(校网通专属)
登录下载Word版课件
同类资源
七上道法4.2让家更美好 课件+教案(2025-09-18)
七上道法5.2珍惜师生情谊 课件+教案(2025-09-18)
七上道法7.2共建美好集体 课件+教案(2025-09-18)
七上道法5.1走近老师 课件+教案(2025-09-18)
七上道法6.2交友的智慧 课件+教案(2025-09-18)
上传课件兼职赚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