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165761

【新课标】第六单元第三课时《快乐的诺苏》课件+教案+音视频素材 西南大学版一年级下册

日期:2025-10-03 科目:音乐 类型:小学课件 查看:68次 大小:80069660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一年级,大学,西南,素材,音视频,教案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六单元 家乡的童谣 第三课时 《快乐的诺苏》 课题 《快乐的诺苏》 单元 6 学科 音乐 年级 一年级 教材分析 本单元以少数民族音乐为主题,旨在让学生通过演唱和聆听不同民族的儿歌,认识我国各民族,培养民族团结意识和国家认同感。《快乐的诺苏》作为第三课时内容,是单元中感受彝族音乐的重要载体。通过对该乐曲的学习,学生能进一步了解少数民族音乐文化,丰富对不同民族音乐风格的认知,为单元整体目标的达成奠定基础,在单元中起到拓展音乐视野、深化民族文化体验的作用。作品分析:《快乐的诺苏》是根据彝族民间舞蹈音乐改编的民族管弦乐合奏曲,为五声民族 D 羽调式,节奏欢快,旋律优美流畅,由三部分构成。第一部分主题由月琴演奏,接着在音区变化中用各种乐器反复演奏;第二部分主题由琵琶演奏出较为抒情的音乐旋律;第三部分由扬琴主奏,采用加花的创作手法再现主题音调。音乐表现了彝族人民轻歌曼舞、歌唱美好生活的欢乐场面,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格。 学情分析 一年级学生好奇心强,对新鲜事物充满兴趣,但注意力集中时间较短。在音乐学习方面,已具备一定的聆听和模仿能力,但对音乐的节奏、旋律等要素的分析能力较弱。对于少数民族文化,学生有初步的认知,但不够深入。在本课学习中,需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实践,帮助学生理解彝族音乐的特点,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和表现能力。 核心素养目标 审美感知目标:通过聆听歌曲,感受彝族音乐欢快、热闹的情绪,体会音乐中旋律、音区、力度等音乐要素所营造的音乐形象,提高音乐感知能力。艺术表现目标:能用自然的声音模唱乐曲主题旋律,通过简单的舞蹈动作表现音乐情绪,区分独奏与合奏的不同音响效果,提升音乐表现能力。创意实践目标:根据对音乐的理解,尝试为乐曲设计简单的舞蹈动作和伴奏节奏,培养创新思维和合作能力。文化理解目标:了解彝族的基本文化和音乐特点,尊重和热爱少数民族文化的意识,感知中华民族音乐文化的丰富性和多样性。 重难点 重点:感受彝族音乐的欢快情绪,认识月琴、琵琶、扬琴等民族乐器;区分独奏与合奏的不同,能听辨出不同乐段的主奏乐器。难点:听辨不同乐段的旋律变化和乐器音色特点;用动作准确表现音乐的节奏和情绪变化。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新课导入 1. 讲述故事:“阿依住在大凉山上,她有一个神秘的盒子,里面装着会唱歌的乐器。有一天,盒子不小心摔开了,发出‘叮叮当当’的声音,原来是月琴在唱歌!月琴的歌声吸引了好多小伙伴,他们围着篝火跳起了‘跳月’舞。”2.火把节邀请函:播放月琴、琵琶、扬琴等乐器音色,请同学们辨别 1.认真聆听故事,感受情境。2.辨别三种乐器音色,并记住这些音色 通过故事和音乐片段营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初步感受音乐音色,为新课学习做铺垫。 二、新课教学 1. 播放《快乐的诺苏》片段,提问:这首乐曲给你带来怎样的感受?你听到了哪些乐器的声音?2. 提问;为什么乐曲名字是《快乐的诺苏》,介绍 “诺苏” 是彝族自称。3.快乐的诺苏就是快乐的彝族人,那你们了解彝族吗?介绍彝族。 1.聆听音乐片段,回答问题,表达对音乐情绪的感受。通过刚刚听过的月琴音色,辨别乐曲中熟悉的乐器。2. 思考问题,了解乐曲名字的意义。3.认识彝族。 通过完整聆听建立整体感知,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情绪,了解乐曲意义。 分段聆听1.1第一部分:播放第一部分,提问:“第一部分是什么乐器主奏的?”出示月琴卡片,简单介绍月琴。1.2再次播放第一部分,提问:“第一部分的主题部分出现了几次?情绪是怎样的?”带领同学一起数一数1.3提问:“你听出它们有什么明显的变化吗?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