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师姓名 单位名称 填写时间 学科 语文 年级/册 八年级 (下册) 教材版本 部编版 课题名称 第六单元 24课 唐诗三首 《卖炭翁》 难点名称 体会《卖炭翁》诗人所表达的情感 难点分析 从知识角度分析为什么难 品味语言的内涵,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情感。将凝固的语言转化为可感的画面,具有一定的难度。 从学生角度分析为什么难 这首词中,老翁的生活艰难和当时社会背景学生较难感受,因为学生的情感经验和生活经验太少。 难点教学方法 1.通过情境诵读和想象,感悟卖炭翁的生活艰苦和宦官的残暴。 2.通过讨论及问题探究,体会诗人所要表达的情感。 教学环节 教学过程 导入 初中以来,在课本上有几位令我们印象深刻的老人: 熟能生巧的卖油翁;坚持不懈的愚公。 今天让我们一同随着白居易的视线跨越千年,走近卖炭翁,了解他的生活,思考他的命运。 知识讲解 (难点突破) 一、悟诗情 1、 你读到了一个怎样的卖炭翁? 预设1:我从“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这句诗中读出了卖炭翁辛苦劳动。 一个上了年纪的老人,来到一个荒无人烟的山上砍伐树木,默默地烧成炭,劳动多么繁重。 (同学们,卖炭翁的千斤炭不是从集市买来倒卖的,而是亲力亲为一块一块烧出来的,课间卖炭翁很艰辛!发现的很好!)同学们还有哪一句也让你读出了卖炭翁的可怜 预设2:我从“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这句诗中读出了卖炭翁的艰辛。 (如果从人物描写的角度看,这属于什么描写呢?———外貌描写,请记下来。那这句话中包含了几种颜色呢?———烟火色,灰色,苍苍;白色,黑色。卖炭翁灰尘满面,十指熏黑,给人一种灰暗的感觉!身上唯一亮丽的颜色竟然是———头发花白!两鬓花白与十指黑强烈的对比,让人感到心酸啊!) 预设3:我从“卖炭得钱何所营 身上衣裳口中食”这句中读出了卖炭翁的衣食无着。 卖炭得来的钱不是为了置办生活用品,只是为了买身上的衣服和吃的食物,用来维系生计。这不禁让老师想起了杨绛在《老王》 一文中写到“他靠着活命的只是一辆破旧的三轮车。” 卖炭翁的生活是衣不蔽体,食不果腹。他凌霜冒雪,不分昼夜伐薪烧炭的目的原来如此简单。 预设4:“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这句话中有一个词语是诗人在文中唯一一个对卖炭翁评价性的词语———可怜”。 一般读“可怜”是什么语气?(集体读2遍) 卖炭翁可怜在哪里? 从这个单字中看出卖炭翁只穿着一层衣裳,在寒风中瑟瑟发抖。集体读“衣正单”。 穿着单薄的衣裳,应该盼望温暖的天气,可他忍受着刻骨的寒冷,心里想的却是“愿天寒”! 他希望下雪,他盼望天再冷些,把炭卖个好价钱。 集体读“愿天寒”。 这样一个极度矛盾的心理,让我们再次从诗句中读出了卖炭翁的———可怜!(集体读) 卖炭翁的可怜是谁导致的?———宫使 2、 读到了一个怎样的宫使? 预设1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得意忘形 翩翩:轻快的样子。这里看出宫使得意洋洋。相比卖炭翁的样子,这宫使显得洋气高贵多了。 预设2 :“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霸道 运用动作描写,表现了宫使巧取豪夺的霸道专横,拿着皇帝的命令根本无需老翁的同意。在圣旨面前,卖炭翁的辛苦劳动显得多么卑微啊!(想象卖炭翁被剥夺的场面) 预设3:“半匹红纱一丈绫”,“一车炭,千余斤” ———贪得无厌 (补充资料:《资治通鉴》中记载:“多以红紫染故衣。败缯,尺寸裂而给之”)可见,宫使给的红纱和绫对老翁来说根本没有用。 一辆破败黝黑的牛车,一位步履蹒跚的老翁,在这样一个天寒地冻的白茫茫的世界里,面对宫使的抢夺,卖炭翁不能讲道理也没法讨价还价。此时,如果你是卖炭翁, 你伫立在这泥泞之中,看着自己渴望用来换取衣服和食物的千斤炭离自己越来越远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