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170956

第三章 《细胞的代谢》 课堂训练(含解析) 2024-2025学年浙科版(2019)高中生物学必修1

日期:2025-10-15 科目:生物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30次 大小:247284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学年,必修,生物学,高中,2019,科版
  • cover
第三章《细胞的代谢》课堂训练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小题,共30分。 1.人体消化道内食物的消化和吸收过程受神经和体液调节。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进食后若副交感神经活动增强可抑制消化液分泌 B. 唾液分泌条件反射的建立需以非条件反射为基础 C. 胃液中的盐酸能为胃蛋白酶提供适宜的pH环境 D. 小肠上皮细胞通过转运蛋白吸收肠腔中的氨基酸 2.关于生物学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NaOH与CuSO4配合使用在还原糖和蛋白质检测实验中作用不同 B. 染色质中的DNA比裸露的DNA更容易被甲基绿着色 C. 纸层析法分离叶绿体色素时,以多种有机溶剂的混合物作为层析液 D. 利用取样器取样法调查土壤小动物的种类和数量,推测土壤动物的丰富度 3.生物学实验常呈现“五颜六色”的变化。下列实验中溶液颜色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在新鲜的梨汁中加入斐林试剂,混匀后在加热条件下由无色变成砖红色 B. 在厌氧发酵的果汁中加入酸性重铬酸钾溶液,混匀后由蓝色变成灰绿色 C. 在DNA溶液中加入二苯胺试到,混匀后在沸水浴条件下逐渐变成蓝色 D. 在氨基酸溶液中加入双缩脲试剂,混匀后逐渐变成紫色 4.从大肠埃希菌胞内酶和巨大芽孢杆菌胞外酶中获得的青霉素酰化酶,已大规模应用于工业生产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关键中间体和半合成β-内酰胺类抗生素。某科研小组研究了青霉素酰化酶相对活性与pH、温度的关系,结果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酶可由细胞产生或直接从食物中获取,并能在细胞内外起作用 B. 可从大肠埃希菌和巨大芽孢杆菌的培养液中提取青霉素酰化酶 C. 青霉素酰化酶适宜在温度为35℃、pH为6.5的条件下保存 D. 温度由10℃升至28℃,该酶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作用愈显著 5.电鳐一次放电电压可达300-500 V,足以把附近的鱼电死。电鳐放电过程中直接提供能量的物质是() A. 葡萄糖 B. 氨基酸 C. 核苷酸 D. ATP 6.果蔬保鲜既要降低细胞呼吸强度,又要保持一定的含水量。为延长果蔬保鲜时间,应提供的储藏条件为() A. 低温、干燥 B. 高温、干燥 C. 低温、适宜湿度 D. 高温、适宜湿度 7.淀粉酶只能催化淀粉水解,蛋白酶只能催化蛋白质水解。这些实例说明,酶具有(  ) A. 高效性 B. 稳定性 C. 专一性 D. 温和性 8.生物学理论的建立离不开生物学实验,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选项 相关实验 操作或方法 A 证明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来自水而不是来源于二氧化碳 对比实验、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 B 统计土壤小动物的丰富度 抽样检测法、目测估计法 C 施莱登通过观察花粉、胚珠和柱头组织,提出植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科学观察法、不完全归纳法 D 研究分泌蛋白的合成和运输过程 将胰腺腺泡细胞放入含有3H标记的亮氨酸的液中培养,运用了加法原理 A. A B. B C. C D. D 9.取某植物生长旺盛的绿叶,用打孔器打出许多叶圆片,再用气泵抽出叶圆片的气体直至叶圆片沉入水体,然后将等量的叶圆片转至含有不同浓度NaHCO3溶液烧杯中,给予一定的光照,记录每个烧杯中叶圆片上浮至液面所用的平均时间.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本实验是研究CO2浓度与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 B. 叶片必须先在暗处放置几小时,消耗叶片中淀粉 C. 叶肉细胞产生的O2从叶绿体扩散到线粒体和细胞外 D. 一定范围内增强光照强度,可以缩短叶圆片上浮的平均时间 10.2025年3月,国际顶尖学术期刊“Cell”重磅发布了我国科学家主导的深渊生命科研成果,研究聚焦深渊中的原核微生物、无脊椎动物(钩虾)和脊椎动物(鱼类)。该成果是人类首次系统性地研究深渊生命,揭示了深渊生态系统的生命适应策略与资源潜能,拓展了人类对极端环境下生命过程的认知。下列关于深渊生命的推测,错误的是() A. 深渊中的原核微生物、无脊椎动物和脊椎动物的遗传物质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