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186591

【大单元教学】新教材岭南美版七下第六单元第15课《鹰击长空》核心素养教学设计

日期:2025-09-22 科目:美术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54次 大小:5967748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单元,七下,素养,核心,鹰击长空,15课
  • cover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岭南版《鹰击长空》教学设计(第15课) 课题 鹰击长空 单元 第六单元 学科 美术 年级 七年级 核心素养目标 审美感知:通过对比现实中的鹰与艺术家笔下的鹰,感受写意画中笔墨提炼的艺术美感,提升对传统绘画中形象夸张与神韵表达的审美能力。 艺术表现:掌握鹰的身体结构特征与写意画法,能用浓淡干湿的墨色和侧锋、中锋等笔法表现鹰的雄姿,体会笔墨技法对情感表达的作用。 创意实践:在观察、速写的基础上,运用写意技法创作鹰的主题作品,尝试将传统画法与个人创意结合,培养创新实践能力。 文化理解:了解鹰在传统文化中的象征意义(勇敢、力量、自由),体会艺术家借鹰抒怀的文化内涵,增强对传统书画文化的认同与自信。 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为岭南版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 “笔墨丹青寄我心” 第 15 课,以 “鹰的写意画法” 为核心,引导学生通过观察鹰的形态特征,对比艺术家作品,学习写意画中表现鹰的笔墨技巧。教学内容涵盖鹰的结构分析、动态特征、笔墨表现方法、绘画步骤示范及创作实践,强调从自然形态到艺术提炼的转化,培养学生对传统绘画的实践能力与文化理解。 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已在第 14 课《鸟鸣枝头》中初步接触写意画的基本技法(如侧锋、中锋运用),对笔墨表现有一定认知。但鹰的体型结构更复杂(如锋利的喙、粗壮的爪、宽大的翅膀),动态变化(飞翔、栖息)更具张力,学生在把握形态比例与笔墨力度上可能存在困难。通过分步解析结构、示范关键笔法(如浓墨勾喙、焦墨点睛),结合象征意义的文化引导,能激发学生的创作兴趣,突破技法难点。 教学重点 鹰的身体结构(头、喙、爪、翅膀)分析,写意画中墨色浓淡变化(淡墨画身体、浓墨勾翅尾、焦墨点睛)与笔法运用(侧锋画羽毛、中锋勾轮廓)。 教学难点 如何通过笔墨的简练概括表现鹰的 “神韵”(如目光犀利、姿态威武),避免机械描摹外形。 教学工具 1.多媒体设备(播放鹰的视频、展示画家作品)。 2.写意画工具:毛笔(白云笔、勾线笔)、生宣纸、墨汁、国画颜料(可选赭石调墨)、调色盘、笔洗、毛毡。 3.教师示范作品、鹰的结构示意图、速写本(课堂练习用)。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环节一:导入 展示现实生活中鹰在天空翱翔的高清视频片段,同时提问学生:“同学们,看到视频中的鹰在天空中自由翱翔,你们有什么感受?在你们的印象中,鹰具有哪些特点?” 引导学生分享对鹰的直观感受,如勇敢、力量、自由等。过渡语 :“看来同学们对现实中的鹰都有自己的认识和感受,那你们知道在艺术家的笔下,鹰又是以怎样的形象展现的吗?接下来,让我们一起走进画家的世界,看看他们笔下的鹰与现实中的鹰有什么不同。” 认真观看视频,积极回答问题,分享自己对鹰的初步印象和感受。 通过视频直观地呈现鹰的生动形象,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同时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 鹰,为后续的对比观察和欣赏做铺垫。 环节二:新知探究:赏析与技法解析 活动一:对比观察艺术家笔下的鹰与现实中的鹰展示现实中的鹰的图片和林良的《双鹰图》作品,引导学生从鹰的外形、神态、动态等方面进行对比观察。提出问题:“同学们,对比这两幅图片,现实中的鹰和《双鹰图》中的鹰在外观上有哪些明显差异?艺术家在描绘鹰时运用了哪些独特的手法来表现鹰的特点?”3.讲解:“艺术家通过夸张动态(如展翅角度)、强化细节(如利爪),赋予鹰文化内涵。” 过渡语 :“通过对现实中的鹰和《双鹰图》中鹰的对比观察,我们发现艺术家在描绘鹰时,并不是简单地对现实进行复制,而是通过独特的笔墨语言来表达他们对鹰的理解和感受。接下来,我们来详细了解一下鹰的身体结构,以便我们在创作中更好地表现鹰的形态特征。”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