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205301

七年级下册21古代诗歌五首 复习考点总结 素材

日期:2025-10-09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素材 查看:34次 大小:16142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七年级,下册,古代诗歌,五首,复习,考点
  • cover
七年级下册21古代诗歌五首 复习考点总结 一、《登幽州台歌》 (一)文学常识 作者陈子昂,字伯玉,唐代文学家。因曾任右拾遗,后世称陈拾遗。他是初唐诗文革新人物之一 ,其诗风骨峥嵘,寓意深远,苍劲有力,对扫除齐梁余风、确立盛唐诗歌风貌影响巨大,代表作有《登幽州台歌》《感遇诗》三十八首等。 (二)主旨情感 通过描写登楼远眺、凭今吊古所引起的无限感慨,抒发了诗人怀才不遇、孤寂郁闷的情绪,深刻地揭示了封建社会中正直、多才而遭遇困厄的知识分子遭受压抑的境遇 。 (三)重点诗句赏析 1.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直抒胸臆,表达对贤明君王的渴盼及自己生不逢时、怀才不遇的惆怅与悲愤。 2.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情景交融,以时空的广大衬托诗人的孤独伤感。 (四)理解性默写 1. 表达陈子昂生不逢时、怀才不遇感慨的句子是: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2. 描绘诗人在广阔空间与悠长时间中,孤独寂寞、悲哀苦闷情绪的句子是: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二、《望岳》 (一)文学常识 作者杜甫,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杜甫创作了《登高》《春望》《北征》以及“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三别”(《新婚别》《无家别》《垂老别》 )等名作。 (二)主旨情感 描绘并赞美了泰山高大巍峨的气势和神奇秀丽的景色,表达了诗人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以及不怕困难、敢攀顶峰、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 (三)重点诗句赏析 1.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中“钟”字将大自然人格化,“割”字夸张地写出泰山之高,突出其遮天蔽日的形象。 2.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化用孔子名言,表现诗人的雄心壮志。 (四)理解性默写 1. 杜甫《望岳》中,“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两句运用拟人手法,写出了泰山神奇秀丽、高大巍峨的特点。 2. 体现青年杜甫登临泰山抱负,表达积极进取精神的千古名句是: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3. 描绘泰山神奇秀丽、巍峨高大的诗句是: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三、《登飞来峰》 (一)文学常识 作者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北宋著名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改革家。在文学上,王安石具有突出成就,其散文简洁峻切,短小精悍,论点鲜明,逻辑严密,有很强的说服力,充分发挥了古文的实际功用,名列“唐宋八大家”;诗歌“学杜得其瘦硬”,擅长于说理与修辞。熙宁年间,他主持变法,史称“王安石变法”,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存世 。 (二)主旨情感 借景说理,表现了诗人变法革新的政治理想、远大抱负以及大无畏的精神。 (三)重点诗句赏析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浮云”一语双关,既指实境,又比喻保守势力,蕴含只有站得高、看得远,才能不怕阻挠、不被困难吓倒的哲理。 (四)理解性默写 1. 王安石《登飞来峰》中与“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有异曲同工之妙的诗句是: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2. 诗中表现诗人变法革新政治理想,蕴含站得高看得远哲理的句子是: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3. 王安石在《登飞来峰》中用“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来表达自己不畏奸佞,推行新法的决心,显示了高瞻远瞩的气概。 四、《游山西村》 (一)文学常识 作者陆游,字务观,号放翁,南宋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陆游一生笔耕不辍,诗词文具有很高成就。其诗语言平易晓畅、章法整饬谨严,兼具李白的雄奇奔放与杜甫的沉郁悲凉,尤以饱含爱国热情对后世影响深远。代表作有《示儿》《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临安春雨初霁》等,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等传世。 (二)主旨情感 生动地描绘出一幅色彩明丽的农村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