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212615

5.2. 2.解一元一次方程 教学设计 2024-2025学年华东师大版数学 七年级下册

日期:2025-09-21 科目:数学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70次 大小:24121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5.2.,一元,一次方程,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
  • cover
5.2解一元一次方程 2.解一元一次方程 教学设计 ———华东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下册 一、内容和内容解析 1. 内容 本节课是华东师大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七年级下册第五章“一元一次方程”第5.2节“解一元一次方程”的第二课时,主要内容包括:掌握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基本步骤(去括号、移项、合并同类项、系数化为1),并能灵活运用去分母的方法解决含分数系数的方程;通过实际应用问题(如等量关系问题)建立方程模型,提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 内容解析 学生在上一课时已学习等式性质及简单移项操作,本节课将进一步系统化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方法,重点突破含括号、分数系数的方程解法。解一元一次方程是代数学习的核心技能,为后续学习二元一次方程组、不等式及函数奠定基础。通过实际应用问题(如盐调配、搬书问题)的建模过程,培养学生从生活情境中抽象数学关系的能力,强化方程的工具性价值。 二、目标和目标解析 1. 目标 (1) 能规范运用去括号、去分母、移项、合并同类项、系数化为1的步骤解一元一次方程,发展运算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2) 通过实际问题抽象出等量关系并列出方程,提升数学建模意识和应用能力。 (3) 在验证解的正确性过程中,养成严谨的数学思维习惯。 2. 目标解析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系统掌握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方法论,理解各变形步骤的依据(等式性质),并能根据方程特征灵活选择解题策略。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学生需完成从文字描述到数学符号的转化,体会方程建模的思想,为后续学习复杂方程和应用题积累经验。 三、教学问题诊断分析 去括号时符号错误:学生易忽略括号前的负号导致符号未变号,如 误化为 。 去分母时漏乘常数项:方程两边同乘分母公倍数时,常数项未参与相乘,如 去分母后漏乘“+2”。 实际应用中的等量关系提取困难:部分学生难以从文字描述中识别关键等量关系(如“A盘盐质量=B盘盐质量”)。 四、教学过程设计 (一) 情景引入 问题1 小明的年龄比小华大3岁,两人年龄和是15岁。能否列出方程求两人年龄? 问题2 某商品标价200元,打八折后利润为40元。若成本为 元,如何列方程表示利润关系? 问题3 如图,天平左盘放51g盐,右盘放45g盐。需从左盘移多少克盐到右盘使天平平衡? 设计意图: 通过生活实例(年龄、利润、天平)引导学生抽象出等量关系,初步感知方程建模思想,对应目标(2)。 (二) 合作探究1 探究1 解方程:。 追问: 第一步应如何变形?依据是什么? 去括号后得到 ,下一步如何简化? 答: 去括号(依据:乘法分配律): 合并同类项: 移项(依据:等式性质1): 系数化为1: (三) 巩固练习1 解方程:。 解: 知识点:去括号、移项、系数化为1。 解方程:。 解: 知识点:去括号时负号变号、合并同类项。 (四) 合作探究2 探究2 解方程:。 追问:如何消去分母?最小公倍数是多少? 猜想:两边同乘分母的最小公倍数6。 验证: 探究3 为什么去分母后要添括号? 答:分子若是多项式(如 ),去分母后相当于整体乘倍数,需加括号保证运算优先级。 设计意图: 通过分数系数方程突出去分母的关键步骤,强化“整体性”意识;结合验证环节培养严谨性,对应目标(1)(3)。 (五) 典例分析 例1(课本例6)天平A盘有51g盐,B盘有45g盐。从A盘移 g盐到B盘后两盘质量相等,列方程求解。 解: 检验:A盘剩 g,B盘有 g,符合题意。 变式 若从A盘移盐后B盘质量是A盘的2倍,求 。 解: 设计意图: 通过实际问题强化等量关系建模能力,变式训练提升思维灵活性,对应目标(2)。 (六) 巩固练习 基础题:解 。 解: 应用题(课本例7):65名团员搬书,男生每人搬8包,女生每人搬6包,共搬450包。求男生人数。 解:设男生 人,则女生 人。 答:男生30人。 易错题:解 。 解:先化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