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一语文必修下册学考复习 第五单元复习 必修下册第五单元学考篇目: 1、《在<人民报>创刊纪念会上的演说》 2、《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3、 3、谏逐客书 4、与妻书 《在<人民报>创刊纪念会上的演说》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联读课 ———品味演讲经典,领略伟人风采 学习目标: 1.了解两位革命导师的奋斗业绩及精神品格,了解演讲背景; 2.对比阅读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文章,把握文章观点,梳理论述思路; 3.在反复诵读,对比研读中领会马克思的抱负和担当; 4.从这两篇经典演讲词中学习演讲的技法,并练习演讲。 出生犹太人家庭,父亲是律师。中学毕业后,进入波恩大学,后转学到柏林大学,23岁完成柏林大学学业。毕业后担任莱茵报主编,后辞职。期间认识了恩格斯。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奠基者,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革命导师。 卡尔·马克思 出生资本家的家庭,父亲是工厂主。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之一,国际无产阶级运动的领袖。他为马克思创立马克思主义学说提供了大量经济上的支持,在马克思逝世后,帮助马克思完成了未完成的《资本论》等著作。 弗里德希·恩格斯 一记基础知识 马克思和恩格斯于1844年在巴黎相识 之后的四十年时间里,他们共同战斗,共同创造革命理论 共同完成《德意志意识形态》 共拟同盟的纲领《共产党宣言》 一起创办了《新莱茵报》 合作完成《资本论》 恩格斯是马克思的经济支柱。他在伦敦买了两套别墅,一套留给自己,一套送给了马克思。 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友谊 资产阶级革命席卷了除俄国以外的整个欧洲大陆。这一革命打击了欧洲的封建势力,锻炼了无产阶级和革命群众。在这一革命过程中,工人阶级崭露头角,第一次作为一支独立的阶级力量登上历史舞台,同资产阶级并立相争。然而随着各国的革命运动相继失败,反动势力日益猖獗,马克思于1849年被迫离开德国前往巴黎,后被驱逐,流亡到伦敦,在那里长期定居。 演讲背景 在《人民报》创刊纪念会上的演说 流亡英国的马克思受邀出席《人民报》创刊四周年纪念会并第一位上台讲话,讲话的记录稿发表在4月19日的《人民报》上,也就是我们所见的这篇演讲稿。 1856年4月14日 1848-1849年 1883年1月,马克思带着严重的支气管炎,从英国南部的文特诺尔回到伦敦梅特兰公园路41号。这时并发的喉头炎使他几乎不能吞咽。2月间,肺部发生脓肿。3月14日下午两点多,恩格斯到马克思那里去,护理马克思的女仆海伦上楼去看了一下,下来说马克思处于半睡眠状态。随即便陪同恩格斯一道上楼去,当恩格斯走进马克思的卧室时,马克思已坐在自己的安乐椅上安详地长眠了。 演讲背景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马克思的葬礼在伦敦海格特公墓举行,恩格斯发表了这篇演说辞。 1884年3月17日 1884年1月-3月 演讲稿,也叫演讲词,是指在重要场合或群众集会上发表讲话的文稿。以有声语言为主要手段,以体态语言为辅助手段,针对某个具体问题,鲜明、完整地发表自己的见解和主张,阐明事理或抒发情感。进行宣传鼓动的一种语言交际活动。 篇目 文体 解读 《在<人民报>创刊纪念会上的演说》 演讲词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悼词 悼词是演讲词的一种,是对死者表示哀悼的话。 二记文体知识 叙事型:以叙述为主要表达方式,辅以适当议论、说明和抒情。叙事演讲词通过对人物、事件、景物的记叙描述,表达演讲者的思想感情,反映社会生活的本质和规律。 说理型: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它具有正确深刻的论点,使用确凿、有说服力的论据,进行富有逻辑性的论证。 抒情型:以抒情为主要表达方式,在演说中抒发演讲者爱、恨、悲、喜等强烈感情,对听众动之以情,以“情”这把钥匙来开启听众的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