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247412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音乐第二单元 欣赏 苗岭的早晨课件(共29张PPT内嵌音视频)

日期:2025-11-22 科目:音乐 类型:小学课件 查看:49次 大小:68507976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人教,早晨,音视频,内嵌,PPT,29张
  • cover
(课件网) 苗岭的早晨 ———小提琴独奏 春天是一个春游的季节。 春天是一个万物生长的季节。 春天是一个阳光普照着大地的季节。 春天是一个山花烂漫的季节。 请同学们认真观看视频,猜一猜我们游玩的地方是哪里?说一说你看到了哪些美丽的景色呢? 苗族人民善于歌舞,歌舞形式丰富多彩,苗族舞蹈、鼓舞、芦笙舞令人叹为观止,因此,苗族被称为“歌舞的民族”。 贵州省中部关岭布依族苗族自治县。 苗族主要分布在贵州、云南、海南、广西等省区。 其民歌可分为飞歌、游方歌、风俗歌、叙事歌、祭祀歌五种。 欣赏歌曲《苗岭的早晨》: 边听边思考歌曲是什么情绪?音调有什么特点? 《苗岭的早晨》根据苗族民歌《歌唱美丽的家乡》改编而成。苗族民歌中的飞歌。飞歌的音调高亢嘹亮,豪迈奔放、明快,唱时声振山谷,有强烈的感染力。飞歌,多用在喜庆、迎送等大众场合,见物即兴,现编现唱。歌词内容以颂扬、感谢、鼓动一类为主,过苗年、划龙舟等节日喜庆活动时,一般要唱飞歌。 1974年白诚仁先生特意为俞逊发新发明的“口笛”创作了《苗岭的早晨》,根据流传的飞歌《歌唱美丽的家乡》为创作蓝本,在这首民歌的基础上进行了重新的编创,曲调保存了飞歌原有的风格特点,运用转调、节奏变化以及模拟鸟鸣等手法,使乐曲有了较大的发展。描绘了一幅很美的苗岭早晨风景画。《苗岭的早晨》曾被中国艺术团在世界演出,享誉海外。 俞逊发,上海市人。笛子演奏家,上海民族乐团一级演奏员。生前系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上海音乐家协会表演艺术理事,上海市政协委员,于2006年1月21日因病在上海逝世,享年61岁。 世人皆赞"古有俞伯牙,今有俞逊发。" 俞逊发先生的笛乐造诣高超,俞逊发为挖掘、开拓笛子的演奏技巧,创造了17项新的吹奏技术。 口笛--中国竹笛家族中个子最小的一员,最早可追溯到 7000~8000 年前的河南 贾湖舞阳骨笛和浙江河姆渡骨哨,这类骨笛、骨哨大多采用动物的骨头制作而成。与远古 的骨笛、骨哨相比,现在大家所熟悉的口笛大多数采取红木、塑料、竹子等材料制作而成,音色、音量、外观形制都与之前有较大差别。 俞逊发先生开始用制笛截下的短竹管制成两孔口笛,能演奏一个八度音阶,两年后正式登台演出,第一首演奏曲是改编的罗马尼亚民间曲《云雀》。后来,俞逊发为增加两孔口笛的音域,又增加了三个指孔,从而研制成功了五孔口笛。 现在的口笛可谓五花八门,有两孔口笛、五孔口笛、七孔口笛、音阶口笛和丁笛等。 "口笛"还被作为礼品赠送国外元首。 俞逊发老师和他精心制作的口笛 接下来,请同学们欣赏另一种乐器演奏的《苗岭的早晨》,边听边思考: 这次是什么乐器演奏的?乐曲描绘出了怎样的景象? 小提琴 作曲家陈钢于1975年根据白诚仁先生创作的口笛独奏曲改编成了一首小提琴独奏曲,这种运用西方交响乐队中最具旋律美感的小提琴独奏来诠释苗族人民乐观开朗、热情豪放的民族性格是一次全新的尝试。 描绘出一幅苗岭晨曦的秀丽景色,表现了苗族人民欢乐幸福的生活情景。 分段欣赏———第一部分 听的时候请你仔细思考,你听到了什么 想到了什么?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 节奏自由 前倚音 其中"535"和"b3"音都是极具苗族飞歌的特性音调,深刻表现苗族人民的性格特点。 第一部分是一个较长的描绘性的引子,由小提琴在高音区奏出,节奏自由,旋律优美抒情。把人们引入晨曦初露、山峦起伏、松柏苍翠的苗岭晨景春色之中。小提琴吸收二胡滑音和笛子的花舌音等演奏手法,模拟百鸟在晨曦中的鸣啭啁啾,钢琴配合鸟鸣的回声,回荡相随,宛如山林晨曦中的百鸟尽情欢唱。 分段欣赏———第二部分第一主题 这段音乐的情绪与第一部分音乐的情绪有什么不同?看曲谱数一数第一主题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