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统编版)七年级下 第四单元 生活在法治社会 第十课 走近民法典 10.3保障财产权 【核心素养目标:】 1.政治认同:认同我国法律对财产权的保障,理解法律保障财产权对国家发展的重要意义。 2.道德修养:培养尊重他人财产、诚实守信的道德品质,保护创新,尊重他人的劳动,不做侵害他人智力成果的事情,做守法和遵守公序良俗的公民。 3.责任意识:认识到维护财产权不仅是个人权利,也是社会责任。 4.法治观念:树立财产权受法律保护的意识,学会运用法律手段维护自身权益。 重点:法律保护人身权的具体内容。 难点: 隐私权范围的界定与实践应用。 总议题:总议题:如何保障财产权?———从法律视角看财产权的保护与意义 子议题一:探财产之地位———财产所有权的重要性与法律保护 子议题二:寻财产之保障———法律如何通过合同、知识产权、继承权保障财产权 自学导航(P89-91) 1、法律保障财产的原因、要求 2、财产所有权的含义,意义 3、合同的内涵、法律保护合同制度的意义 4、知识产权的内涵、分类、意义、要求 5、财产继承的方式、法律效力 6、法律如何保障财产权?P89-91 教学过程: 子议题一:探财产之地位———财产所有权的重要性与法律保护 生活中哪些物品属于你的个人财产? 这些财产对你的生活有何作用? 总结:人们的生活离不开财产,财产是人们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和保障。 案例:何某通过银行向他人转账时,误将两万元转给了宋某。何某发现转错人后,请求宋某退还两万元,遭到宋某拒绝。何某催讨未果,遂将宋某诉至人民法院。人民法院根据交易记录作出判决,责令宋某返还何某两万元。 思考:本案法官的判决的依据是什么? 《民法典》第九百八十五条:得利人没有法律根据取得不当利益的,受损失的人可以请求得利人返还取得的利益。 总结:我国法律保护公民的合法财产。当合法财产受到侵害时,我们可以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补充:什么是合法财产? 合法财产是指公民通过劳动或其他合法手段取得的财产,包括但不限于公民的合法收入、储蓄、生活用品、文物、图书资料、林木、牲畜以及法律允许公民所有的生产资料等其他合法财产。 偷来的财物、捡到的财物、贪污受贿所得属于个人合法财产吗?受法律保护吗? 对于非法财产,法律不仅不予保护,还会依法进行追缴和处罚。这体现了法律对正义和公平的维护。 图片展示:下面哪些属于公民的合法财产?(略) 议题小结:1.法律保障财产的原因、要求 P89 (1)原因:人们的生活离不开财产,财产是人们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和保障。 (2)要求:我国法律保护公民的合法财产。当合法财产受到侵害时,我们可以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P89相关链接:财产的分类 财产按照归属划分 个人所有:(工资、房屋、家具、车辆等) 集体所有:(农村集体组织的耕地、林地等) 国家所有:(矿藏、水流、海域,铁路、公路、电力设施、电信设施和油气管道等) (补充)财产按照形体划分 有形财产:具有实物形态,如土地、房屋、车辆等 无形财产:不具有实物形态,但能为权利人带来经济利益的财产,如知识产权、商业秘密、特许经营权。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二百四十条: 所有权人对自己的不动产或者动产,依法享有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 用生活例子解释这四个小权利(略) 议题小结:2.财产所有权的含义、法律保护财产所有权的意义 P89 (1)财产所有权的含义:指所有权人对自己的财产依法享有占有、使用、收益、 处分的权利。 (2)意义:我们拥有的合法财产,是实现其他权利的物质基础。切实保护合法财产的所有权,对于保障人们的正常生活、激励人们创造和积累财富、 促进经济发展、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子议题二:寻财产之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