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25212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19课《江南地区的开发》说课稿

日期:2025-05-07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学案 查看:76次 大小:17569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4
人教,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19课
  • cover
《江南地区的开发》说课稿 宝鸡新福园中学 李敏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法学法、 出卷网教学过程四个方面谈一谈我对本课的教学设想。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内容和作用: 本课选自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的第四单元第19课,主要介绍了:“西晋的兴亡和内迁的各族”、“淝水之战”以及“江南地区的开发”。本课在上节课<三国鼎立>中吴国对南方经济的开发的基础上,讲述了南方地区在两晋南北朝时期得到了第一次大规模的开发,为以后讲述南方经济在南宋时期全面超过北方,经济重心的南移做好了铺垫。教材内容始终围绕着民族融合与社会发展这一历史线索,在经历了长达300多年的巨大历史灾难的同时,也孕育着新的历史进步因素。由此可见本课在上下章节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 (二)教学目标: 从新课程理念出发,根据课标要求、教材内容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我设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1)通过观察地图和阅读教材, 出卷网帮助学生梳理三国末年至南朝历史发展的大概脉络,包括西晋的兴亡、少数民族的内迁、东晋和十六国、前秦与淝水之战以及南朝的简单概念。使学生对两晋南北朝朝代更替的发展有基本的了解。(2)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这一时期我国江南地区经济开发的状况,并且探究江南地区能够开发的原因。 过程和方法: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综合认识 出卷网头绪纷繁和较长时段的历史过程,把握其发展线索的能力有所提高。使学生初步认识我国历史上存在的主要经济区域,并运用这种认识思考相关的社会经济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 出卷网的学习,引导学生认识到和平、安定和民族团结的社会环境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前提;认识到经济开发过程中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淝水之战以及江南地区开发。 难点:江南地区的开发。 主要是因为这部分内容高度概括了这个时期 出卷网的历史发展过程和现象,而不是讲述具体的历史事件,趣味性不强,不太适应七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学生学习起来有一定的难度。考虑到以上情况,我将江南地区的开发设为本节课难点。 二、学情分析: 本节课教学的对象是七年级的学生,他们形象思维能力比较突出,兴趣广泛,具有一定的获取信息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但是,他们理解抽象问题的能力还比较弱,特别是辩证思维能力基本上还未形成。针对这些特点,在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富有趣味的教学环节,提供生动形象的教学素材,寓教于乐,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具体到这一节课,教学内容所含时段相对较长,涉及到的历史事件或历史过程也相应较多,与此相关的历史地图、成语典故较多,学生从故事、影视等渠道已有所了解,但是还没有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注重联系同类历史事件,进行对比拓展,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开阔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大历史观。 三、教法与学法 本着 “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在教学过程中主要通过多种教学方法,鼓励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双耳去倾听,用自己的语言和行为来表达,积极主动的参与教学过程。引导学生通过自主阅读、释解课题、史料读图、分析归纳法等学法,调动学生多重感官,达到“看———思———析———结”的有机结合,共同完成本课的学习任务。 四、教学过程: 【复习旧知 导入新课】、 教师提问:三国鼎立中的三个国家是何 出卷网时由谁建立的?都城在哪里?学生回答出正确答案后,进一步提问:三国中哪一个国家最有可能统一全国?为什么?学生回答后,教师接着引导:在历史的角逐竞争中,魏、蜀、吴,那一个国家都没有实现全国的统一。那么,历史的发展到底是什么样子?在这个发展过程中,江南地区的经济又得到了怎样的发展? (设计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