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260029

第五单元 青春舞曲 教学设计与反思(表格式)

日期:2025-09-24 科目:音乐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47次 大小:77312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4
第五,单元,青春,舞曲,教学设计,反思
  • cover
《青春舞曲》教学设计与反思 授课对象 七年级学生 课时规划 1课时 参考教材 人音版《艺术音乐》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青春舞曲》 授课教师 教材分析 《青春舞曲》是七年级下册音乐教材中的经典曲目,是一首短小精悍的新疆维吾尔族民歌。歌曲旋律优美、节奏明快,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格。歌词简洁质朴,通过对青春时光易逝的感慨,传达出珍惜青春的深刻主题。它不仅能让学生感受到少数民族音乐的独特魅力,还能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时间观念和生活态度,在音乐学习中实现美育与德育的融合,对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和文化素养具有重要意义 。 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正处于身心快速发展的阶段,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心和探索欲,对音乐有着浓厚的兴趣。他们具备一定的音乐基础,能够识读简单乐谱,有一定的节奏感和表现力。但在音乐素养的深度和广度上还有待提高,对于民族音乐文化的了解相对较少。在学习过程中,他们更倾向于通过有趣的活动和直观的体验来学习音乐知识,因此教学中应注重结合学生的兴趣点,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设计思路 以“感受新疆音乐文化,珍惜青春时光”为主线,通过故事导入、文化体验、音乐学习、实践拓展等环节,让学生在情境中学习。先以唐玄奘西域行的故事引出新疆高昌国,激发学生兴趣;接着通过介绍新疆美食、欣赏歌曲,让学生初步感受音乐风格;在新课教学中,逐步深入讲解歌曲知识和演唱技巧;通过乐器体验、舞蹈欣赏等活动,丰富学生的音乐感知;最后以书写青春时光胶囊的拓展活动,升华珍惜青春的主题,实现音乐教学与学生生活的紧密结合。 教学目标 1.学生能够准确演唱《青春舞曲》,掌握“鱼咬尾”的作曲方式、滑音和附点节奏等音乐知识与技巧;了解新疆维吾尔族音乐文化及相关乐器、舞蹈特点。2.通过欣赏、朗读、演唱、小组合作等方式,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表现能力和合作能力;引导学生运用乐器感受节奏,提升音乐实践能力。3.让学生感受新疆音乐的魅力,激发对民族音乐文化的热爱;体会歌曲中珍惜青春的内涵,树立珍惜时间、热爱生活的积极态度。 教学重难点 1. 教学重点:学会演唱《青春舞曲》,掌握歌曲中的音乐知识和演唱技巧;感受新疆音乐文化特色。2. 教学难点:准确把握滑音、附点节奏的演唱;理解“鱼咬尾”作曲方式的特点,并能在音乐中感受其作用;深刻体会歌曲蕴含的珍惜青春的情感。 教学方法 1. 讲授法:讲解歌曲相关知识、音乐概念和文化背景,让学生获得系统的知识。2. 欣赏法:通过播放歌曲、乐器演奏、舞蹈视频等,让学生直观感受音乐和文化的魅力。3. 练习法:组织学生进行节奏练习、演唱练习、小组合作练习,巩固所学知识和技能。4. 讨论法:引导学生讨论歌曲情感、音乐特点等问题,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合作与表达能力。5. 情境教学法:创设新疆音乐文化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学习和体验,增强学习兴趣。 教学准备 1. 多媒体课件:包含唐玄奘西域行故事动画、新疆美食图片、《青春舞曲》音频及视频、新疆乐器和舞蹈视频等。 乐器:沙锤、铃鼓、串铃小乐器若干、非洲鼓3. 时光胶囊材料:彩色信笺纸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构思 新课导入 1. 以唐玄奘西域行导入到高昌国教师结合地图讲解唐玄奘途经新疆高昌国的路线与历史背景。提出引导性问题:“高昌国作为丝绸之路上的重要城邦,这个地区的名族孕育出怎样独特的文化?”“玄奘一路西行,在夜宴中,玄奘在高昌国听到什么样的音乐?”通过提问激发学生思考,自然引出新疆音乐文化主题。 学生活动:跟随老师的讲述,了解唐玄奘西行经过高昌国的情节 以生动有趣的历史故事导入,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对新疆地区的好奇心和探索欲,为后续介绍新疆音乐文化做好铺垫。 知识新授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