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 唐雎不辱使命 请认真研读课文,按要求自主或合作完成学习任务,并填写下面的评价表。 表3-3 学习任务完成情况评价表 任务名称 自主完成/合作完成 小组评价 自我评价 学习任务一 积累知识 学习任务二 赏读对话 学习任务三 新编历史剧 学习任务一 积累知识 1.朗读课文两遍,结合课文注释读准字音,然后合上教科书,给下列句子中的加点字注音。 唐雎不辱使命( ) 秦王怫然怒( ) 亦免冠徒跣( )( ) 以头抢地尔( ) 休祲降于天( ) 天下缟素( ) 2.朗读课文,注意句中停顿,然后合上教科书,用“/”标示下列句子的朗读停顿.并解释句子中的加点词。 (1)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 (2)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 (3)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4)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 (5)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6)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3.了解《战国策》,填写下面的资料卡。 《战国策》是战国时游说之士的策谋和言论的汇编,杂记西周、东周及秦、齐、楚、赵、魏、韩、燕、宋、卫、中山诸国之事。记事上接春秋,下至秦并六国,约240年。其作者不可考,后经西汉 重新整理编辑,定名为《战国策》,属于 体史书。 学习任务二 赏读对话 4.课文写的是战国时期的一场外交风波,主要通过对话来塑造人物。关注语气词,仿照示例,探究人物对话的深意,填写在方框里。 唐雎与秦王交锋的第一回合 60 唐雎与秦王交锋的第二回合 唐雎与秦王交锋的最后结果 【小结】弱国使者唐雎身负使命,在朝堂之上面对秦王毫不示弱,最终捍卫了安陵国的利益。在这场外交对话中,唐雎的语气由 到 秦王则由 到 。通过人物对话,唐雎 的形象和秦王 的形象跃然纸上。 完成以上任务后,小组合作,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唐雎和秦王的对话,感受《战国策》人物塑造的艺术。 学习任务三 新编历史剧 5.课文人物形象鲜明,矛盾冲突明显,场景集中,对话富有神韵,非常适合改编成一出历史剧。请按要求完成下面的任务,并尝试小组合作,一起排演。 (1)[演员由你选]谁是你心目中的唐雎和秦王?你可以选择影视演员,也可以推荐班里的同学。请说明理由。 (2)[道具由你定]围绕“唐雎要不要佩剑上殿”这个问题.同学们产生了争议。你的观点是什么?请简述理由。 【材料】 当时使臣上殿禁止携带武器,故本文(《唐雎不辱使命》)情节当出于虚构,不能视为真实的历史记载。 --《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 (3)[剧本由你改]班级文艺委员准备将课文改编成剧本,请你一起参与改编。在括号里填写人物的神态与动作,在横线上填写他们的对话。(提示:反复朗读课文,找出描写秦王情绪变化的词语,揣摩人物的心理活动,想象人物说话时的神情与动作。在学习了第五单元“活动·探究”后,你还可以尝试添加更多的对话来丰富这部历史剧。) 秦王坐在王座上,唐雎走上殿来。 唐雎以使臣礼参见秦王。 秦王(微笑)寡人用五百里地换安陵,安陵君可愿意啊? 唐雎 回大王,安陵君对大王的美意甚是感激。但安陵君谨遵先王教诲,要守住封地,不敢将它拿来交换。 秦王(① )寡人用五百里地来交换安陵这么个弹丸之地,安陵君还不听从寡人,为什么? 唐雎(神色不变)大王这是从何说起?安陵君一直以大王为念,从不曾做违逆大王之事。 秦王(冷冷地直视唐雎)真如使臣所言吗? 唐雎 正是。 秦王(冷笑,甩了一下袖子)② (③ ) 唐雎(抬头,毫无惧色)大王言重了,并非像您说的这样。④ 秦王(⑤ )你听说过天子发怒的情景吗? 唐雎 臣并未听闻。 秦王 天子震怒的时候,倒在地上的尸体成百上千,血流成河。 唐雎(提高声音)那么,大王可曾听说过平民之怒? 秦王(⑥ )平民发怒,不过就是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