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 曹刿论战 【课前预学】 预学一 历史上以弱胜强的战例有很多,如长勺之战。请你查找资料,搜集一旁个我国古代以弱胜强的战例。 预学二 借助工具书疏通文意是学习文言文的有效方法。请充分利用工具书,完成下列任务。 (1)查阅《古代汉语词典》,补全“狱”的义项。 ———《古代汉语词典》 (2)“小大之狱”中的“狱”字应解释为 。(填序号) (3)“狱”字在现代汉语中常见的解释为“ _ ”。比较古今的词义,想一想,它是怎么演变的?再从文中找出一些词义发生变化的文言字词,写出这些字词的古义和今义。 (4)*仔细推究这些文言字词词义的变化规律,并写下你的探究结果。 【课堂导学】 导学一(1)先阅读课文,梳理故事情节,仿照示例,用文中相关的语句将下图填写完整。再进行小组讨论,修改填写的内容。最后结合“小贴士”,复述课文。 图6-1《曹刿论战》思维导图 ① ③ ⑤ ⑦ ⑨ ② ④ ⑥ ⑧ ⑩ 小贴士 复述故事的小技巧 (1)重复性复述要贴近原文,尽量运用原文中的关键词句。 (2)为了确保复述的完整性,可以简单记录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等要素,每复述完一项就勾掉一项。 (3)语言表达要完整、通顺、连贯,可以先将内容复杂的长句分成几个短句,理顺后再用关联词语连成一个句子进行复述。 (4)*还可进行改造性复述,如改变人称、改变叙述顺序等。 (2)熟读并背诵课文。 导学二 课文仅用二百多字就叙述了长勺之战的全过程。请谈谈课文这样安排详略的好处。 导学三 战争既是军事较量,也是政治斗争。长勺之战以“齐师败绩”告终,结合课文内容和“助读材料”,先从多个角度探究鲁国能够以弱胜强的原因,再和同组同学交流。4 自主探究 合作交流结果 导学四 课文的篇幅不长,所展现的人物个性却十分鲜明。结合课文内容,完成下面的任务。 (1)摘抄曹刿与鲁庄公的对话,仿照示例,展开想象,设计人物对话时的神态、动作、心理活动,填在对应的横线上,并与同桌分角色朗读。 【示例】 曹刿(叩首行礼,镇定自若,开门见山)何以战? 鲁庄公(大手一挥,自信满满)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曹刿(① )② 鲁庄公(③ )④ (2)诸葛亮曾说:“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哲刿在长勺之战申所发挥的作用即可为证。细读课文,分析曹刿的作用,填写在图中空白处。 图6-2 曹刿的“远谋” 【课后拓展】 曹刿有“远谋”,那么“肉食者”鲁庄公是否真的“鄙”呢?阅读下面两则材料,结合课文内容,写一段话,谈谈你的观点。200字左右。 【材料一】 八年春,治兵于庙,礼也。 夏,师及齐师围郕。郕降于齐师。仲庆父请伐齐师。公曰:“不可。我实不德,齐师何罪?罪我之由。《夏书》曰:“皋陶①迈②种德,德,乃降。”姑务修德以待时乎。”秋,师还。君子是以善鲁庄公。 -《左传·庄公八年》 【材料二】 十一年夏,宋为乘丘之役故,侵我。公御之。宋师未陈而薄之,败诸鄑······ 秋,宋大水。公使吊焉,曰:“天作淫雨,害于粢盛,若之何不吊?” -《左传·庄公十一年》 【注释】①皋陶:中国古代传说中的人物,以正直闻名天下。②迈:勉力,努力实行。6 答案 预学一 [示例一]淝水之战:前秦出兵伐晋,于淝水交战,东晋谢安沉着指挥,采用先发制人、转守为攻的战术,击溃前秦的先锋部队。东晋最终以八万军力大胜八十余万前秦军。[示例二]官渡之战:东汉末年,曹操与袁绍两军相峙于官渡。曹操派兵突袭,火烧袁军在乌巢的粮仓,并击溃袁军主力,使得袁军军心动摇,内部分裂,全军溃败。 预学二 (1)①争讼 ②诉讼案件 ④牢房,监狱(2)②(3)监狱 从“狱”的四个义项推导其词义演变过程:人们往往会因为某些利益而产生争执,双方均不愿退让,这就发展成为“争讼”;进而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