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260533

第三单元写作 指导训练--2025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教学课件(共26张PPT)

日期:2025-09-22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95次 大小:622452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第三,必修,PPT,26张,教学课件,下册
  • cover
(课件网) 第三单元 单元写作 指导训练 说真话,抒真情 【学习目标】 1.学会在写作中表达真情实感。 2.掌握情感表达真挚的基本技法。 李密的《陈情表》中陈说的窘迫境况,归有光的《项脊轩志》中刻骨铭心的亲情、爱情记忆,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并序》中对自由生活的向往等,无不是真情实录,历经千百年,人们仍然能感受到作者的真诚。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文章借助人物、事件、景物的记叙与描写,表达作者的真情实感,用语言文字描述自己的感受,真实、真切地表达喜怒哀乐,往往能触动人的心怀,让人遐思满溢,使读者受到感染,引起共鸣,这就是文学作品的魅力所在。那么怎样做到感情真挚呢 一、要学会体察真情 所谓真情实感,也就是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情感从生活中来。自然、社会、人生都是写作的沃土。因此,要表达真挚动人的情感,就要学会观察体味生活。 首先要学会找生活的“动情物”。即善于发现生活中蕴藏着真挚情感的实物载体,大至长江黄河,小至书签枫叶,只要能引发情感的波澜,都可以之为媒,谱写华章。 高考优秀作文《原来,这也是一种乡愁》这样写道:“憋了许久的眼泪抑制不住地落下。我不敢想象,如果这片土地上的亲人都离去,我与这里是否还会有一丝一毫的关系,邵阳,是否真的只是户口本上的两个单薄的字。我多么渴望明白乡愁,明白那种深入血肉里的羁绊,明白那份流于骨髓中的深情。”作者真实地表达了自己对乡愁的感受和变化,一个寄居他乡的灵魂,最后渐渐被乡情濡染,让读者感同身受,产生共鸣。 其次要学会抓情感的“触发点”。人的喜怒哀乐等情感的爆发,往往有其特定的触发点,也许就是突然出现的一个人,或是不经意间的一句话,我们如果能采摘这些触发情感波澜的“点”,自然能让“真情”之花绽放。比如《背影》中“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里父亲攀爬月台的动作成为情感的触发点,令人动容。 二、要敢于袒露真情 “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在对事物的观察中,我们要尽可能地倾注自己的情感,情注于景,情寄于事,情融于理,用情构筑,文章才会有血有肉,写出来的东西才会独特,动人。好的文章都是作者浓烈感情的结晶。袒露真情,首先要进入角色。能否进入角色是作文成败的关键。只有进入了角色,才会热情饱满地投入叙事、抒情、议论,才能把内心的那份真挚情感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其次要赤诚相见。无论是写记叙文还是写议论文,都要像与知心朋友谈心一样,推心置腹,苦口婆心,才能成就动人之作。如果隔岸观火,隔靴搔痒,文章绝对成不了佳作。最后要不怕出丑,要敢于家丑外扬。每个人都曾做过一些错事,敢于亮丑并战胜丑,这样的心灵才是美丽的,才是崇高的,也是最能拨动读者心弦的。 三、要善于升华感情 作文要真正动人心弦,仅靠作者有一腔热情是不够的,还需要睁开自己的一双慧眼,去发现真情的载体,体悟真情的火花;还需要拿起自己的一支妙笔,巧妙地表达生活的真情,绽放真情的光芒。 1.在细节描写中绘出真情。“艺术起于至微”,这里的“至微”就是指那些显示人情美、人性美,具有永久艺术价值的细节。成功的细节描写往往能达到“一瞬传情,一目传神”的艺术境界。如:一位同学写自己的母亲“……眼睛愣愣地看着我,那是什么样的眼神啊!那是第一缕晨曦对娇花的抚弄,那是三月里的春风对碧水的温柔,那是夏日晚霞对嫩柳的辉映,那是秋夜月光对修竹的依恋,那是冬日里的……”这个细节,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母亲对“我”的关爱。朱自清的《背影》最感人的场景之一,就在于父亲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