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第三单元 单元整合 教考融通 (一)探究传统文化观念在当今社会的价值 本单元所选作品第一组是两篇孝老爱亲的抒情散文:《陈情表》《项脊轩志》。《陈情表》从祖孙相依为命的往事写起,集中陈述“诏书切峻”和“刘病日笃”的矛盾,以诚恳的言辞,请求皇帝允许自己先尽孝后尽忠,暂不奉诏;《项脊轩志》以简洁的笔法记述自己在其中的生活以及与亲人朝夕相处“多可喜,亦多可悲”的往事,表达了自己对祖母、母亲、妻子的深深怀念。第二组是两篇体悟自然与生命(人生)的散文:《兰亭集序》《归去来兮辞并序》。《兰亭集序》在简洁清丽的景物描写之后,是对人生苦短、欢愉难期的感叹,是对死生至大、不可轻忽的觉悟;《归去来兮辞并序》是作者辞官归里、复返自然后的作品,充满对污浊官场的厌恶和对田园生活的热爱。 第三组是一篇因事明理的散文:《种树郭橐驼传》。《种树郭橐驼传》批评了当时官吏繁政扰民的现象,委婉而又明确地提出了为政者应宽政解缚,让人民休养生息的观点。第四组是一篇记游说理的散文:《石钟山记》。《石钟山记》围绕着“石钟山因何得名”的问题,写自己和长子苏迈同游石钟山,探究其得名原因的经过,最后得出“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的感想,并推测石钟山得名问题长期没有“正解”的原因。 古人云:“读李令伯《陈情表》而不堕泪者,其人必不孝。”虽然说得有点夸张,却点出了这篇文章所承载的文化观念———孝。本单元的六篇文章都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从不同方面体现出中国人的传统观念,有的是公认的准则,有的是共同的价值观,有的是深刻的哲思,有的是可贵的精神。小组讨论,探究这些文化观念在当今社会的价值。 篇 目 情感态度 文化观念 《陈情表》 陈孝情,情真意切 重视家庭、家族,体现的主要是伦理性、社会性的 “道” 《项脊轩志》 表现对亲人的深厚感情 《兰亭集序》 直面人生苦短、终有尽时这个令人无比痛苦的事实,对及时行乐、聊以忘忧和等同生死、齐一寿夭都表示了否定 对生命的沉思是永恒的话题,而魏晋时期的这种思考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与隐逸之风并行而起,关系密切,动荡的时代和多难的人生共同促成了知识分子对生命的深刻思考和着意保护 《归去来兮辞并序》 在远离尘俗和喜归自然的对比中,体现了作者对生命真正价值的理解,以及对人与自然关系的认识 篇 目 情感态度 文化观念 《种树郭橐驼传》 表现了作者对民生的关注和对治术的思考 针对现实政治,其中对政府主动作为和人民自主作为关系的思考,与当下减少政府对资源的直接配置的思考颇有相通之处 《石钟山记》 表现出苏轼的质疑精神,也体现了他一贯的重视直接认识、不满足于间接认识的思想 属于认识论方面的“道”,这种求实的认识论是非常可贵的,带有现代科学的精神 (二)词类活用 在学习本单元文言文时,可以标出文中活用的词语,做分类积累,这样有助于更好地理解词语的意义和用法,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如下列句中的活用词语及释义、活用类型。 例 句 活用词语及释义 活用类型 虽大风浪不能鸣也 鸣(使……发出声响) 动词的使动用法 爪其肤以验其生枯 爪(用指甲抠、掐) 名词作动词 驼业种树 业(以……为业) 名词的意动用法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 一(把……看作一样) 数词的意动用法 少长咸集 少、长(少者、长者) 形容词作名词 乳二世 乳(喂奶、哺育) 名词作动词 臣具以表闻 闻(使上闻、报告) 动词的使动用法 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 舟(凭借着舟) 名词作状语 客逾庖而宴 宴(吃饭) 名词作动词 东犬西吠 西(对着西面) 名词作状语 早实以蕃 实(结果实) 名词作动词 词类活用是指甲类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临时具备乙类词的语法特征,进而产生出某一类新的意义这样一类语法现象。如“园日涉以成趣”中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