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264073

6.2《再别康桥》 课件(共17张PPT)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日期:2025-09-29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90次 大小:14853292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7
必修,选择性,语文,高中,统编,PPT
  • cover
(课件网) 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第二单元第6-2课 再别康桥 徐志摩 情景导入 “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一首带有淡淡哀愁的离别诗牵动了多少文人学者的心。他悄悄地来又悄悄地走了,面对离别的徐志摩,又究竟有怎样的心境呢?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他的经典名诗《再别康桥》,走进诗人内心。 自古多情伤别离 古人云: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所以在古人的作品中,既有“西出阳关无故人”的无奈,又有“天下谁人不识君”的豪迈,还有“相见时难别亦难”的苦涩。 学习目标 1.反复朗读,了解诗意,体会诗歌感情变化与节奏和旋律的关系; 2.鉴赏诗歌凝练的语言特色,欣赏诗歌的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 3.分析意象和情感,培养理解意象和情感等鉴赏现代诗歌的能力; 4.理解诗人告别母校的离别之情,培养热爱母校的真挚情感。 知人论世 徐志摩,现代诗人、散文家。名章垿,笔名南湖、云中鹤等。1918年赴美国学习银行学。1920年赴英国,就读于剑桥大学,攻读博士学位,其间徐志摩邂逅了林徽音,度过了一段美好的留学时光。1931年11月19日,由南京乘飞机到北平,因遇雾在济南附近触山,机坠身亡。 诗人徐志摩 诗集:《再别康桥》《志摩的诗》《翡冷翠的一夜》等 散文:《落叶》《巴黎的鳞爪》《自剖》《秋》等 小说:《春痕》 戏剧:《卞昆冈日记》《爱眉小札》《志摩日记》 译著:《曼殊斐尔小说集》等 文学常识 新月派,是中国现代新诗史上一个重要的诗歌流派,它的前身是1923年在北京成立的新月社,参加者有梁启超、胡适、徐志摩、余上沅、丁西林、林徽因等人。社名是徐志摩根据泰戈尔《新月集》而起的,意在以“它那纤弱的一弯分明暗示着、怀抱着未来的圆满”(徐志摩《新月的态度》)。 他们不满于“五四”以后“自由诗人”忽视诗艺的作风,提倡新格律诗,主张“理性节制情感”,反对滥情主义和诗的散文化倾向,从理论到实践上对新诗的格律化进行了认真的探索。闻一多在《诗的格律》中提出了著名的“三美”主张,即“音乐美(音节)、绘画美(辞藻)、建筑美(节的匀称和句的对齐)”,因此新月派又被称为“新格律诗派”。 代表作品有闻一多《死水》《红烛》,徐志摩《志摩的诗》《翡冷翠的一夜》《猛虎集》,林徽因《你来了》《笑》等。 新月诗派 文学常识 新诗“三美原则” 新月派的新诗主张,由闻一多提出,奠定了新格律诗派的理论基础。它在一定程度上克服并纠正了五四运动以来白话新诗过于松散、随意等不足,对中国现代新诗的健康发展做出了特有的贡献。具体而言,“音乐美”强调“有音尺、有平仄,有韵脚”;“绘画美”强调词藻的选择要秾丽、鲜明,有色彩感;每一句诗都可以形成一个独立存在的画面。“建筑美”强调“有节的匀称,有句的均齐”。 康桥,即“剑桥”,英国著名的学术、文化中心,风景胜地。1921年春,诗人前往剑桥大学学习,因爱情生活的失意和痛苦,孤独中,他常来此观看落日飞霞,或在星光下聆听水声。康桥曾给予诗人心灵的抚慰,也是促使他自我意识觉醒、产生个性解放冲动的地方,有着很深的感情。“康桥的灵性全在一条河上;康河,我敢说是世界上最秀丽的一条水。“康河的水,开启了诗人的性灵,唤醒了久蜇在他心中的激情。1928年秋诗人重到康桥又经离别,一种含着淡淡忧愁的离情别绪涌上心头,便吟成了这首传世之作。 写作背景 志摩与康桥 朗诵欣赏 整体感知 情感线索 愁 再到康桥 喜 回想往昔 愁 再别康桥 全诗抒发了什么感情 全诗以离别康桥时感情起伏为线索,抒发了对康桥依依惜别的深情 。 整体感知 情感探究 这首诗在送别的对象上与送别古诗有什么不一样? 一般离别诗离别的是人,这首诗离别的却是“西天的云彩”,告别对象由人间向自然景物转移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