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984024

15.1《谏太宗十思疏》课件(共28张PPT)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日期:2025-09-27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44次 大小:19697276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15.1,谏太宗十思疏,课件,28张,PPT,统编
  • cover
(课件网) 以铜为镜, 以古为镜, 以人为镜, 那么你知道他以谁为镜吗? 可以正衣冠 可以知兴替; 可以明得失。 魏征究竟做了哪些事,让唐太宗发出这样的感慨? 魏征 谏:劝谏、规劝 太宗:李世民,唐朝第二个皇帝,是我国历史上有成就的开明君主之一,在他统治时期,出现了安定富强的政治局面,史称“贞观之治”; 十思:本文内容,即十条值得深思的情况 疏:疏通事理,分条陈述。作为一种文体,属古文体的奏议类,专指臣下向国君陈述意见的奏疏。 解 题 作者简介 魏征 (580—643),字玄成,早年因避乱而出家做道士,后参加李密反隋的起义军,李密失败后降唐,太宗时拜谏议大夫,左光禄大夫,封郑国公,世人称魏郑公。死后赠司空,谥文贞。 魏征从政十六七年,上书言事二百多次,达十万言,起奏疏收在《魏郑公谏录》《贞观政要》中。辅佐唐太宗17年,以“犯颜直谏”而闻名。他那种“上不负时主,下不阿权贵,中不侈亲戚,外不为朋党,不以逢时改节,不以图位卖忠” 的精神,千百年来,一直被传为佳话。 写作背景 唐朝初年,唐太宗常以隋朝的暴政为戒,不敢过分使用民力,能够节私欲明赏罚,积极纳谏。到了贞观中期,生产有了较大发展,人民生活逐渐富裕,加之边防巩固,国威远扬,于是在一片文治武功的欢呼声中,唐太宗渐渐骄奢,渐渐忘本,开始对百姓作威作福起来。尽管“百姓颇有怨嗟之言”,可是这声音早被朝野上下歌功颂德的欢呼声淹没了。魏征对此深感担忧,于是魏征“频上四疏,以陈得失”(此为第二疏),太宗猛醒,还写了《答魏征手诏》称赞他。 重点字音 求木之长 浚 殷忧 谗邪 黜恶 谬赏 垂拱 壅蔽 塞源 载舟 zhǎng yīn chán chù miù gǒng yōng sè zài jùn 思考:本文的文眼是哪个字? 通篇只重一“思”字。 ———《古文观止》 默读课文,梳理脉络 人君当思 为什么思 思些什么 提出问题 分析问题 解决问题 自读第一段并口译 概括主要内容,试着发现其中的说理方法。 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理,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将崇极天之峻,永保无疆之休。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德不处其厚,情不胜其欲,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者也。 解读第一段 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理,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将崇极天之峻,永保无疆之休。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德不处其厚,情不胜其欲,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者也。 生长,这指长得好 形容词使动,使…稳固。 古义:树根;今义:事物的根源或最重要的部分 泉流 形作动 流得长远。 疏通水道 望,求,思:同义:指望 安定 治理的好 愚昧无知 虽然 形作名, 明智的人 主持,掌管 【表主持、掌管】:当,知,典,掌,执,司,主 帝位 形作名, 重权,重位 天地间 形作名, 重要地位 天之极处,皇权 喜庆,福禄 【休戚与共】:(休:欢乐,吉庆;戚:忧愁,悲哀)指忧喜祸福彼此共同承担。形容关系密切同甘共苦。 连词表并列 保持 控制、克服 【居安思危】:(安:形作名;危:形作名,危难的情况)在安逸的环境预见到隐藏的危险,早做准备。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 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 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中心论点:居安思危,戒奢以俭 比喻论证 第一段 源不深而望流之远 根不固而求木之长 德不厚而思国之安 正 反 对比论证 比喻论证 人君当思 理清思路 、正面阐述:三个排比句,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