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273120

【大单元教学】4.3 化学方程式 单元教学设计+课时设计--科粤版(2024)化学九年级上册

日期:2025-09-20 科目:化学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32次 大小:2318964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单元,--科,九年级,化学,2024,设计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4.3 化学方程式 教学设计(科粤版) 课时设计(课题3) 课题 化学方程式 课型 新授课 复习课 试卷讲评课 其他课 1.教学内容分析 教材首先介绍了化学方程式的定义,通过举例让学生对化学方程式有初步认识;接着详细阐述了化学方程式的宏观意义、微观意义和质量意义;在书写方面,明确了书写原则和具体步骤;最后还介绍了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的依据和步骤,并通过例题进行讲解 2.学习者分析 学习者已掌握化学式、质量守恒定律等知识,具备一定化学基础。在书写化学方程式时,可能在配平及条件标注上出错;计算时,对物质间质量关系理解可能不深入。他们对化学与生活联系感兴趣,渴望通过实践验证知识。教学中需针对配平、计算等难点设计练习,结合生活实例增强理解,引导从微观和定量角度分析反应,提升科学探究能力。 3.核心素养 【化学观念】:理解化学方程式是化学反应的符号表达,能从质与量视角认识物质转化规律。【科学思维】:运用质量守恒定律配平化学方程式,通过定量关系建立化学计算逻辑框架。【科学探究与实践】:掌握化学方程式书写步骤,能依据实验事实规范表达反应并进行相关计算。【科学态度与责任】:体会化学方程式对科研与生产的指导价值,严谨对待化学定量表达。 4.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化学方程式的书写规则(以质量守恒定律配平、标注条件和状态)和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简单计算的步骤与方法。 教学难点:化学方程式的配平技巧(如最小公倍数法)及计算时相关量的正确找出与比例式建立。 5.评价量表知识点“实验操作”的评价量表任务列表评价标准(总分35 分)学生自评生生互评教师评价任务一:新课导入化学反应有没有一个国际通用的表达方式?(5分)任务二:什么是化学方程式①请简述化学方程式的定义。(5分)②化学方程式有什么意义呢?(5分)任务三:怎样书写化学方程式①书写化学方程式应遵循的原则。(5分)②化学方程式怎样配平?(5分)任务四:怎样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①化学方程式计算的要领和关键是什么?(5分)②请简述化学方程式的解题步骤。(5分)6.学习活动设计 任务一:创设问题情境,引入新课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学习评价 【本节聚焦】化学方程式的含义、书写及其计算;质量关系;比例关系。【问题探讨】 【小组讨论】 同学们分成小组探讨问题。 导入新课,有效地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思考。引发学生对后续知识点的探索欲望。 设计意图:旨在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引发他们主动思考。通过巧妙设置问题,能够创造认知冲突,让学生迅速进入学习状态。 任务二:什么是化学方程式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学习评价 【教师讲解】在前面,我们用文字表示化学反应,例如:这种式子只能表示哪些物质发生反应,生成了什么物质,但不能表示反应过程的质量关系,而且不简明,不利于国际交流。因此化学家们采用国际通用的化学式来表示化学反应。例如,上述反应可表示为:这种用化学式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 叫作化学方程式,又叫反应方程式,简称反应式。其中,参加反应的物质,叫作反应物;化学反应后产生的物质,叫作生成物。化学方程式有什么意义呢?首先,从定性视角认识,化学方程式表明了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 例如,上面列出的反应,表示反应物是碳和氧气,生成物是二氧化碳,反应条件为“点燃”。其次,从定量视角认识,微观上化学方程式表示了反应中构成各物质的 微观粒子间的数量关系,宏观上表示质量关系。仍以上述反应为例:很明显,每 12 份质量的碳与 32 份质量的氧气恰好完全反应,生成 44 份质量的二氧化碳,这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因此,化学方程式给我们提供了认识化学反应的多个视角,即从物质变化、反应条件、定量关系(质量关系、比例关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