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孙权劝学 《资治通鉴》 司马光(1019 ―1086)字君实, 号迂叟 。 北宋政治家 、 史学家 。 世称 “涑(sù) 水先生”。自幼嗜学,尤 喜《左氏春秋》;及长,学识更为渊 博。他在政治上是保守派,顽固反对 王安石变法。后退居洛阳十五年,主 持编纂 了 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 《资 治 通鉴》 。后任尚书左仆射 (yè) (即宰相),上任后立即废除 新法,不久辞世,谥号文正。 文学常识 《资治通鉴》, 简称“通鉴”, 是中国 第一部编年体通史 。 由北宋司马光主持编纂, 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3年间的史事。 宋神宗认为其“鉴于往事, 有资于治道” , 即能为统治者提供历史经验和教训 ,于是命 名为《资治通鉴》。 资:资助,帮助。资治:有助于治国之道。 通:贯通(古今)。 鉴:即镜子,即以历史得失作为镜子。 编年体 指以年代为线索编排有关历史事件的体例。编年 体是以时间为经,以史事为纬,按年、月、 日顺序记 述史事,比较容易反映出同一时期各个历史事件的联 系。以编年体记录历史的方式最早起源于中国,代表 作有《春秋》《左传》《资治通鉴》等。 《 资 治 通 鉴 》 是 我 国 第 一 部 编年 体 通 史; 《 春 秋 》 是 我 国 现 存 最 早的 编年 体 史 书 国别体 以国家为单位,分别记叙历史事件。《国语》是 中国第一部国别体史记,又称国记,是一部分国记事 的历史散文,起自西周穆王,讫于战国初年的鲁悼公, 分载周、鲁、齐、晋、郑、楚、吴、越等八国的历史。 它最初的记录者可能是各国的史官,在春秋战国之际 由晋国的史官编纂成书 。左丘明《国语》 西汉刘向编订的《战国策》 纪传体 以本纪、列传人物为纲、时间为纬、反映历史事件的一种 史书编纂体例。纪传体史书的突出特点是以大量人物传记为中 心内容,是记言、记事的进一步结合。从体裁的形式上看,纪 传体是本纪(12)、世家(30)、列传(70)、书志(8)、史 表(10)和史论的综合。本纪,基本上是编年体,兼述帝王本 人事迹。世家,主要是记载诸侯和贵族的历史。列传,是各方 面代表人物的传记。书志,是关于典章制度和有关自然、社 会各方面的历史。司马迁《史记》、班固 《汉书》。 《 史 记》 我国第 一 部纪传体通史 孙权(181-252) , 字仲谋 , 三国时 吴国的创建者 , 后称帝 。他从兄长 孙策遇害身亡之日起 , 在五十多年 的时间内据有江东 。 其最大功绩就 是开发了东南地区 , 促进了东南地 区经济的繁荣发展。 陈寿:“孙权屈身忍辱,任才尚计, 有勾践之奇,英人之杰矣。故能自 擅江表,成鼎峙之业。 ” 曹操:“生子当如孙仲谋! ” 吕蒙 ( 178—220) , 字子明 , 吴国 大将 。 少年时不爱读书 , 以胆气称, 后接受孙权劝告 , 读了许多兵书、 史书 , 智勇双全 。 跟随孙权打仗有 功 , 官拜虎威将军 , 倍受孙权、 鲁 肃的信赖。 鲁肃死后 , 掌管东吴军事 , 率军暗 袭荆州 , 擒杀关羽父子 , 名扬三国。 杀关羽后不久病死。 鲁肃(172-217) , 字子敬 , 吴国谋 士、 军事家、 外交家 。他少有大志, 轻财好施 , 喜欢习武骑射 , 深得吴 王赏识。 鲁肃是三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人物。 他一生的最大功绩是倡导、 促成并 终身不易地竭力维护孙刘联盟 , 使 三足鼎立之势能够形成。 初, 权/谓/吕蒙/曰:“ 卿/今当涂/掌事, 不可不学! ” 蒙辞/ 以/军中多务 。 权曰:“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但当/涉猎, 见/往事耳 。 卿/言多务, 孰若孤? 孤/常读书 , 自 以为/大有所益 。 ” 蒙乃/始就学 。 及/鲁肃过/寻阳, 与/ 蒙论议, 大惊曰:“ 卿/今者才略, 非复/吴下阿蒙! ” 蒙 曰: “ 士别三 日, 即/更/刮 目相待,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