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276170

统编版五四制六上6《开国大典》教学设计

日期:2025-09-21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27次 大小:19130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4
统编,五四,开国大典,教学设计
  • cover
6《开国大典》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 针对教材特点,引导学生紧扣开国大典各个场面中描写毛主席的动作及群众反应的句子为线索,通过品读句子,体会词句间浓浓的感情,受到情感感染,学到场面描写的方法,并联系生活实际,进行练笔。力求简简单单教语文,扎扎实实学语文。 教材分析: 《开国大典》是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本单元课文以“重温革命岁月”为人文主题,以“了解文章是怎样点面结合写场面的”为训练目标,要求“引导学生尝试运用点面结合的方法记一次活动”来编排整个单元的教材。本文是这一单元的第三篇课文,文章记叙了1949年10月1日,首都北京举行开国大典的盛况。作者以“会场布置→大会盛况(宣布成立→升国旗→宣读公告)→阅兵仪式→群众游行”为写作思路,以大会盛况(宣布成立→升国旗→宣读公告)为写作重点,通过几个场面的描写,展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们特别是毛泽东的领袖风采,表达了中国人民对新中国,对领袖毛泽东的无比热爱之情。 学生分析: 《开国大典》这篇文章篇幅较长,要在课内将这么多容量的信息一下子或者说面面俱到地加以逐一讲解的话,恐怕是无法完成的。因此,我认为可以从课文的重难点入手,突出重点,突破难点,长文短教。课堂中再有机地拓展到课外内容,从各方面了解祖国成立的相关资料,了解旧中国屈辱的历史,再一次体会当时举国上下,人们当家做主的那种自豪的感情。开国大典距今已经有很长的时间了,对小学生来说,从语言文字去感知当时庄严、热烈的气氛,体会人民激动,兴奋的心情与对新中国、毛主席的热爱之情是有相当的难度。为此,需要搜集中国人民遭受压迫、奴役的文字材料和影像资料,教学时可利用声像资料创设情境、引导想象、体会心情、激发感情,再抓住文中的重点词反复研读,以达到教学目的。 教学目标: 1、认识5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典礼、委员、协商、外宾、诞生、电钮、瞻仰、飘拂、汇集、庄严、宣告、欢呼”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毛泽东的伟人风采,体会中国人民为新中国的诞生而激动、自豪的思想感情。 3、重点学习典礼仪式这一部分,并初步学习场面描写,了解场面描写的特点。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通过学习场面描写,了解场面描写的特点来表达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抓住首都人民为新中国诞生而激动、自豪的场面,借助课外资料,使学生体会中国人民热爱领袖、热爱新中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手段: 采用多媒体教学,利用图片、音乐、视频等多媒体素材。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扣关键词,引出“大典” 课件依次出示:“1949年10月1日”, “北京”, “开国大典”等内容,引导生用这三个内容说一句话,把握课文主要内容,进入新课。看老师板书课题,并点明:“典”是本课的生字,指导书写,并留意笔顺。 【设计意图:在学生预习课文的基础上,帮助学生迅速提取课文中的关键词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与此同时,指导书写课题中的易错字,扎实学生的语文基础。】 二、以图引路,深化“大典” 1、“典”在这儿怎么理解?“典”字前有个“大”字,这是个怎么样的典礼? 2、课件出示图片(中国贫穷落后、人们衣衫褴褛的情景。)师进行入情入境的解说,加深学生对那一段历史的了解。再引导带着这份理解读课题。 【设计意图:紧扣课题中“大典”二字,将典礼的盛大与旧中国受奴役、受压迫的画面进行对比,在对比中,让学生体会这一典礼意义的重大。】 三、整体感知,初识“大典” 接下来让我们走进开国大典,去体验新中国的成立带给人们的无限欢跃,去感受这一典礼意义的重大。请同学们看到课文,快速浏览课文,一边读一边思考:作者用他的语言记录了开国大典的哪些内容?(总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