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新教材七年级下册 第10课 走近民法典 10.1《认识民法典》教学设计 课题 认识民法典 单元 第四单元 生活在法治社会 学科 道德与法治 年级 七年级 教材 分析 《认识民法典》是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十课第一框的内容,也是第四单元大单元学习的第3课时,旨在帮助学生感受民法典与每个人紧密相关,理解民法典颁布实施的意义,感受法治与德治相结合的治国理念、民法基本原则,引导学生比较全面地了解民法典的主要内容,理解民法典在经济社会发展、权利保护等方面发挥的重大作用,感受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不断完善,懂得根据民法典正确行使民事权利、履行民事义务。 学情 分析 七年级学生正处于抽象思维发展阶段,对于法律概念的理解能力有限,但对生活中的权利和义务有初步感知。学生对于民法典的深入了解较少,但对其涉及的生活场景等有直接经验,不过存在一些认知误区。总体而言,学生对法律知识的学习富有热情,对法律案件的探究充满兴趣,可以通过游戏互动、经典民事案件等激发学习兴趣、引发深度思考。 核心 素养 目标 法治观念:理解民法典“权利保障书”功能,形成依法维权意识。 道德修养:辨析美德伦理与现代法治的互补性。 责任意识:认识民事活动中的权利义务边界。 重点 民法典的调整范围、意义及基本原则。 难点 理解民法典如何体现法治与德治相结合的治国理念。 教学过程 教学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 新课 同学们你们有没有享受过预付式消费(先交钱后消费)所带来的优惠便捷? 不过再享受优惠便捷的同时,由此引发的纠纷也屡见不鲜。 最近,北京的李女士在一家美发店充值5万元,后来店铺突然换了老板,新老板要求她必须再充1万元才能继续用卡。李女士想退卡却被拒绝,理由是“赠送的金额不能———“店铺转让与我们无关”。法院最终判决:经营者恶意闭店、逃避责任的行为违法,必须退还李女士卡内余额! 思考:1. 为什么法院会支持李女士? 教师点拨:因为这些“收款不———“丢卡不补”的条款属于“霸王条款”,违反了法律对消费者权益的保护。 2. 谁在保护我们的权益? 教师点拨:《民法典》它是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明确了人与人之间的权利与义务,为生活中的纠纷提供了公平的解决依据。 如果遇到类似问题,你会怎么做?民法典还能在哪些方面保护我们?今天,我们就通过《认识民法典》一课,了解这部法律如何守护我们的日常生活。 以预付消费纠纷作为课前导入,学生易被极端案例(如45万打赏)吸引注意力,激发学生了解民法典的兴趣 讲授 新课 生活观察P83 我还是胎儿时,虽然没有出生,但是可以继承遗产。 第16条规定胎儿在遗产继承、接受赠与时视为具有民事权利能力; 第1155条明确遗产分割时应保留胎儿的继承份额。 父母对未成年的我负有抚养、教育和保护的义务。 第26条规定父母对未成年子女负有抚养、教育和保护的义务。 姐姐25岁了,她和心仪的人步入了婚姻的殿堂。 婚姻自由属于《民法典》婚姻家庭编调整的范畴,如第1046条婚姻自愿原则、第1049条婚姻登记规定。 爸爸在路上救助一位晕倒的叔叔,在给叔叔做心肺复苏时用力过猛压断了其一根肋骨。叔叔醒来了解情况后,表示不需要爸爸赔偿,并向爸爸表示感谢。 《民法典》第184条因自愿实施紧急救助行为造成受助人损害的,救助人不承担民事责任。 我家买了新房,爸爸妈妈与开发商签订了购房合同。 购房合同签订受《民法典》合同编规范,如第464条合同定义、第509条合同履行原则。 爷爷70岁了,他立下了遗嘱。 《民法典》第1133条:规定自然人可以依法立遗嘱处分个人财产(属于继承编的核心条款)。 结合以上材料和自己的生活经验,说说民法典是一部什么样的法律。 播放视频:民法典普法宣传片 课堂笔记:1.民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