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289772

10.2《保护人身权》表格式教学设计

日期:2025-09-22 科目:政治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39次 大小:180337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4
10.2,保护人身权,格式,教学设计
  • cover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新教材七年级下册 第10课  走近民法典 10.2《保护人身权》教学设计 课题 保护人身权 单元 第四单元 生活在法治社会 学科 道德与法治 年级 七年级 教材 分析 本课是七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四单元第十课的核心内容之一,聚焦于民法典中人身权的法律保护,旨在让学生掌握人身权的概念、内容(生命权、健康权、肖像权、隐私权)及法律保护的具体要求。学会运用法律知识分析侵权行为,增强自我保护能力,形成尊重他人权利的行为习惯。树立生命至上、尊重人格尊严的价值观,强化法律与道德相统一的公民意识。 学情 分析 七年级学生对“权利”概念有一定感性认知(如隐私被侵犯的体验),但对法律术语(如肖像权、隐私权的法律界定)缺乏系统理解,易混淆权利类型。处于抽象思维发展阶段,能通过案例分析理解法律原理,但对复杂社会问题(如高空抛物)的分析深度有限。对贴近自身生活的校园冲突、AI侵权案例兴趣浓厚,但对理论性较强的法律条文学习易产生畏难情绪。 核心 素养 目标 1. 政治认同 :通过分析民法典对生命权、健康权、肖像权、隐私权的具体规定,理解法律是维护公民基本权利的根本保障,增强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认同感。 2. 道德修养 :引导学生反思自身行为,树立“不伤害他人”的道德底线,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友善与和谐。 3. 法治观念 :通过民法典条文解析,掌握人身权的具体内容及法律边界,形成依法维权的思维。引导学生学会通过合法途径解决问题,避免以暴制暴或私力救济的误区。 4. 健全人格 :结合校园推搡事件的情景分析,引导学生正确处理人际矛盾,避免因冲动导致权利冲突升级,形成理性、克制的行为模式。 5. 责任意识 :通过高空抛物案的法律后果分析,让学生认识个人行为对公共安全的影响,树立“保护他人即保护自己”的公共责任意识。 重点 法律保护人身权的原因、要求、种类 难点 生命权、健康权、肖像权、隐私权 教学过程 教学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 新课 人身权保卫战———知识竞赛小游戏 1.小明被同学恶作剧推下楼梯受伤,侵犯了哪项权利? A. 健康权 B. 生命权 C. 肖像权 2.(判断题)有人落水时,未成年人必须跳水救人。 3.小红被同学长期取笑"胖妞",导致情绪低落,这可能侵犯: A. 健康权 B. 肖像权 C. 隐私权 4. (判断题)学校强制学生购买指定品牌运动鞋,是否合法? 5. (判断题)同学偷拍他人丑照做表情包,这侵犯哪项权利? 6. (判断题)摄影师街拍时拍到你的正脸,是否需要征得同意? 7. (判断题)妈妈私自查看小明的手机聊天记录,是否正确? 8. (判断题)同学间传播他人的家庭贫困信息是否违法? 教师强调知识点: 生命权 :人身安全不受威胁 健康权 :身体+心理双重保护 肖像权 :未经允许不得使用他人形象 隐私权 :个人信息、私密空间受保护 追问:如果遇到侵权行为,我们可以怎么做? 通过游戏化设计,既能活跃课堂气氛,又能自然导入新课内容,通过竞赛帮助学生理解四大基本人身权利,帮助学生建立法律与生活的联系。 讲授 新课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九百九十条 人格权是民事主体享有的生命权、身体权、健康权、姓名权、名称权、肖像权、名誉权、荣誉权、隐私权等权利。除前款规定的人格权外,自然人享有基于人身自由、人格尊严产生的其他人格权益。 第九百九十一条 民事主体的人格权受法律保护,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侵害。 第九百九十五条 人格权受到侵害的,受害人有权依照本法和其他法律的规定请求行为人承担民事责任。受害人的停止侵害、排除妨碍、消除危险、消除影响、恢复名誉、赔礼道歉请求权,不适用诉讼时效的规定。 思考:为什么民法典专门对人身权做出规定,这说明了什么?找一找人身权包括哪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