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289801

11.2《犯罪与刑罚》表格式教学设计

日期:2025-09-23 科目:政治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51次 大小:356114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11.2,犯罪与刑罚,格式,教学设计
  • cover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新教材七年级下册 第11课  远离违法犯罪 11.2《犯罪与刑罚》教学设计 课题 犯罪与刑罚 单元 第四单元 生活在法治社会 学科 道德与法治 年级 七年级 教材 分析 本课《犯罪与刑罚》是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生活在法治社会》的核心内容之一,承接上一课时《法不可违》中关于违法行为分类的知识,进一步聚焦于犯罪这一最严重的违法行为。通过明确刑法的定义何作用、犯罪的内涵与特征,帮助学生厘清“违法”与“犯罪”的界限,强化法治观念,树立“法律红线不可触碰”的敬畏意识,为后续学习《严于律己》奠定基础。 学情 分析 七年级学生已初步了解违法行为的分类(民事、行政、刑事),但对“犯罪”的具体界定(如危害程度、刑罚后果)仍存在模糊认知,易混淆“违法”与“犯罪”的概念。他们处于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阶段,对法律条文的理解需结合具体案例。青春期初期易冲动,对“犯罪”可能抱有猎奇心理,但对犯罪后果的严重性缺乏深刻认知。 核心 素养 目标 法治观念:通过理解刑法的定义与作用,认同刑法是维护国家、人民利益的“最后防线”,形成“法律是惩治犯罪的根本依据”的法治信仰。责任意识:通过“敢于并善于同犯罪作斗争”的学习,培养对受害者的人文关怀和对社会秩序的责任感,拒绝成为冷漠旁观者。 健全人格:通过分析犯罪后果,增强对行为后果的预判力,克制青春期冲动行为。 重点 犯罪的基本特征 难点 如何与违法犯罪作斗争 教学 环节 教师活动 导入 新课 (粉笔头突然从讲台抛物线飞出)同学们,刚才这个粉笔头如果从30楼落下会怎样?———今天我们聊个"要命"的抛物线!高空抛物被称为"悬在城市上空的达摩克利斯之剑"。这些随手一抛,为什么在法律眼中堪比"隐形杀手"?我们将通过一起“高空抛物”案件来学习《犯罪与刑罚》。 讲授 新课 总议题:从“天降酒瓶案”看犯罪与刑罚 分议题1:天降酒瓶坠楼案———犯罪与刑罚 分议题2:高空抛物遇险记———同犯罪行为作斗争 分议题1:天降酒瓶坠楼案———犯罪与刑罚 播放视频:天降酒瓶坠楼案 思考:如果这个酒瓶砸中的不是车,而是人,会有什么后果?高空抛物究竟是‘无心之失’还是‘犯罪行为’?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九十一条之二规定,从建筑物或者其他高空抛掷物品,情节严重的,处一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课堂笔记:1.刑法的含义及作用是什么? (1)含义:刑法是规定什么行为是犯罪、应当承担何种刑事责任和对犯罪人处以何种刑罚的法律。 (2)作用:我国刑法是保护国家和人民利益、惩治犯罪的有力武器。 法院经审理认为。蔡某从建筑物抛掷物品,情节严重,其行为已构成高空抛物罪。近日,法院依照法律规定,对蔡某判处相应刑罚。蔡某当庭表示认罪悔罪,该案判决现已生效。 为了更直观地展示高空抛物的潜在危害,警方组织进行了一次高空抛物实验。一瓶矿泉水从15楼抛掷下来对玻璃产生的冲击的能量,跟一发9毫米手枪弹,击中人体的能量差不多。在实验中,这块钢化玻璃在被砸中时,瞬间粉碎。 思考:1. 为什么说高空抛物行为可能构成犯罪而非一般违法行为? ———通过分析高空抛物可能造成的生命财产损失,说明其危害程度已远超一般民事侵权。特征1:有严重社会危害性 2. 高空抛物行为违反了什么法律? ———《刑法》第二百九十一条之二对高空抛物罪已经做了明确规定,该行为已突破行政违法边界。特征2:刑事违法性 3. 史某最终可能面临怎样的法律后果?这反映了犯罪的什么特征? 处一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特征3:应当受到刑罚处罚 你还知道哪些刑罚类型? 课堂笔记:2.犯罪有哪些特征? (1)犯罪是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的行为:严重社会危害性是犯罪的最本质特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