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294356

青岛版(五四学制)二年级上册数学除法的初步认识单元综合复习 课件(共17张PPT)

日期:2025-10-12 科目:数学 类型:小学课件 查看:18次 大小:42285240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7
青岛,认识,17张,课件,复习,综合
  • cover
(课件网) 单元综合复习 第四单元 森林里的故事 ———除法的初步认识 单元导图 除法的初步认识 认识平均分 认识平均分的两种情况 除法的意义 有关0的除法 按份数平均分 按每份的个数平均分 知识梳理 认识平均分 归纳 把一些物品分成若干份,每份分得同样多,叫作平均分。 5 1 4 2 3 3 2只熊猫分得不一样多,不公平。 2只熊猫分得同样多,公平。 知识梳理 平均分的两种方法 归纳 1.把一些物品按份数平均分的方法:先确定平均分成几份,再看每份能分得多少个。 物品的数量一定,平均分的份数越多,每份的数量就越少。 6个 ,平均放在3个 里,每个 放( )个。 2 知识梳理 2.把一些物品按每几个一份平均分的方法:先确定每份分得的个数,再看能分成几份。 物品的数量一定,每份的数量越多,分成的份数就越少。 平均分的两种方法 归纳 10个 ,每2个分一份,可以分( )份。 5 知识梳理 除法的意义 归纳 1.把一些物品平均分,已知总数和每份的数量,求分成的份数,可以用除法计算,即总数÷每份的数量=分成的份数。 除法算式要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读,“÷”读作“除以”。 15 ÷ 3 = 5 被分的总数 每份的数量 分成的份数 读作:15 除以 3 等于 5。 知识梳理 除法的意义 归纳 2.把一些物品平均分,已知总数和分成的份数,求每份的数量,可以用除法计算,即总数÷分成的份数=每份的数量。 除法算式要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读,“÷”读作“除以”。 15 ÷ 5 = 3 被分的总数 分成的份数 每份的数量 读作:15 除以 5 等于 3。 知识梳理 除法的意义 归纳 3.在除法算式中,除号前面的数是被除数,除号后面的数是除数,等号后面的数是商。 10 ÷ 5 = 2 被除数 除数 商 知识梳理 有关0的除法 归纳 0除以任何一个不是0的数都是0 1.0能作被除数 2.0不能作除数 0个月亮平均分给5只猴子,每只猴子分到的月亮个数还是0。 0÷5=0(个) 直接写得数。 综合练习 4×2= 4×3= 0×0=     8÷2= 8÷4= 12÷3=   3÷3= 0÷2= 8 12 0 0 4 2 4 1 下面的分法,是平均分的画“√”,不是平均分的画“ ”。 综合练习 √ × 综合练习 一共有( )个正方体,每( )个一组,可以分成( )组。 如果每 2 个一组,可以分成( )组。 8 4 2 4 看图填空。 综合练习 (1)平均分给 5 个班,每个班分得( )盆。 (2)若每个班分4盆,能分给( )个班。 20÷5=4(盆) 4 20÷4=5(个) 5 看图写一写。 拓展练习 运用操作法解决平均分的问题 有12个苹果,每次拿几个,连续拿几次正好拿完?(每次拿的个数要相同,不能一次拿完) 每次圈的个数 拿完的次数 1个 2个 3个 4个 6个 12次 6次 4次 3次 2次 答:每次拿1个,连续拿12次能正好拿完;每次拿2个,连续拿6次能正好拿完;每次拿3个,连续拿4次能正好拿完;每次拿4个,连续拿3次能正好拿完;每次拿6个,连续拿2次能正好拿完。 拓展练习 运用乘除法之间的关系解决问题 请你猜一猜, 代表什么数? ÷ 4 = 6 思路分析 可以根据除法算式的意义推想。 把总数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6。 总数=每份数×份数 转化成求4个6是多少,用乘法计算。 正确解答 =6×4=24 拓展练习 运用平均分解决吃鱼问题 黑猫和花猫各有12条鱼,它们谁先吃完。 我每天吃4条鱼。 我每天吃3条鱼。 答:黑猫:12条鱼,每4条为1份,平均分成3份,即3天吃完。 花猫:12条鱼,每3条为1份,平均分成4份,即4天吃完。 3<4,黑猫先吃完。 课后活动 实践性作业 通过本节课的复习我们再次学习了除法的知识,也了解了数学中除法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应用,那么请同学们走进生活,陪父母去买菜发现生活中所用到的除法。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