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溜冰圆舞曲》教学设计 学校 课名 《溜冰圆舞曲》 教师姓名 学科(版本) 人民音乐-出卷网- 章节 第二单元 课时 第二课时 年级 七年级(上册) 单元目标: 本单元是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缤纷舞曲,引导学生感知舞曲音乐,体验了解和欣赏不同国家舞曲音乐风格特点,培养他们的音乐感受力、表现力和创造力。 1.舞曲音乐基础: 学生能够掌握舞曲音乐的基本概念和特点,包括舞曲的体裁、节奏、旋律等要素,以及不同舞曲风格(如圆舞曲、波尔卡等)的识别与区分。 2.演唱与演奏技能: 通过学唱具有代表性的舞曲作品(如《青年友谊圆舞曲》),学生能够用自然圆润的声音、饱满的情绪演唱歌曲,并在演唱过程中感受舞曲的节奏特点和音乐魅力。同时,鼓励学生尝试简单的舞曲伴奏或演奏,提升乐器演奏技能 3.音乐分析能力: 培养学生分析舞曲音乐作品的能力,能够从音乐要素(如节奏、旋律、和声等)出发,理解舞曲的结构和表现手法,感受乐曲中的情感表达和艺术价值。 教材分析: 《溜冰圆舞曲》是维也纳风格的圆舞曲,其典型特点是:开头有一段序曲,随后陆续接上几个小圆舞曲,最后加上一段尾声:乐曲的旋律优美流畅,速度较快,伴奏织体多用强拍上的低音和两个弱拍上的和弦交替出现。 学情分析: 初一学生由小学至初中生活的转变,其适应能力还不是特别强,比较活泼好动,对于这首较长的作品赏析,会多少带有注意力不集中,容易开小差等问题,所以在每个小圆舞曲欣赏过程中,设计了不同的音乐律动教学,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创造力,最大程度地参与到学习中来。 核心素养目标: 1.通过欣赏《溜冰圆舞曲》,使学生感知圆舞曲的结构特点与风格,体验第一圆舞曲A主题的旋律,提升学生美感。 2.完整而充分地聆听《溜冰圆舞曲》,在音乐体验与感受中表现出主题音乐,在实践中理解三拍子音乐。 3.通过欣赏、分析、体验一系列音乐活动,体会圆舞曲三拍子特点,理解圆舞曲的风格特点以及适用的场所。 4.通过节奏编创活动,激发学生音乐创造力和想象力,实践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着重引导学生感受、体验维也纳圆舞曲的风格特点,并充分发挥想像力,体会圆舞曲所表现的溜冰时的情景。 教学方法: 音乐欣赏教学法、律动教学法、语言性音乐教学法、探究性音乐教学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双响筒、串铃、三角铁 五、教学设计 教学环节 起止时间(’”- ’”) 环节目标 教学内容 学生活动 媒体作用及分析 一、课前准备 二、提问导课,引入新知 00:00—03:30 感受舞蹈音乐节奏的不同,体验三拍子节奏感受强 > > × × × ︱ × × × ︱弱规律 1教师表演两段舞蹈,学生欣赏舞蹈同时听听两段舞蹈音乐的节奏有什么不同? 2体验三拍子节奏,带来两组节奏型并强调其强弱规律。引出三拍子舞曲《溜冰圆舞曲》 欣赏聆听感受音乐节奏和强弱规律 通过视觉欣赏带动学生积极性,了解三拍子节奏特征 新授 (环节一) 03:30—09:47 聆听第一圆舞曲 主题A在音乐中出现了几次? 主题B 在节奏上发生了什么变化?主题A宽广平稳流畅明丽,使人联想到溜冰场上人们舒展优美的舞姿。主题B运用八分音符并强调其节奏,使乐曲充满了轻松活泼的情绪。 2、出示主题A简谱 律动与“a”字模唱 请同学们用“a”字进行演唱。 跟随音乐主题AB做出小律动。 分段欣赏《溜冰圆舞曲》 (环节二) 09:47—18:00 聆听第二圆舞曲 第二圆舞曲描绘出溜冰场上人们怎样的动作和姿态?分析主题A 主题B 伴随音乐画出旋律线并用小道具跟随音乐演奏 旋律线有何特点? (环节三) 18:00—26:30 聆听第三圆舞曲 A、B主题在音乐情绪上有什么区别? 2、从容的第三小圆舞曲主题A形成强烈对比。 聆听分辨主奏乐器 舞蹈展示 第三圆舞曲的主题A的主奏乐器是什么? (环节四) 26:30—35:47 聆听第四圆舞曲 它的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