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17 短歌行 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1、分析诗歌的艺术特色; 2、理解曹操“忧”的内涵,感受诗歌的情感变化; 3、体会诗人浓烈的忧患意识。自觉珍惜时间,树立远大的志向。 2学情分析 高一学生已具备一定的诗歌鉴赏能力,而且已 出卷网经学习了《诗经》和《离骚》,那么对于理解《短歌行》的思想内容应不存在太大的困难。通过课堂学习、师生的共同探讨、教师的点拨和启发,学生应该能够通过反复诵读、鉴赏和联想把握诗歌的意境和思想内容。 3重点难点 重点:体会诗人曲折表达自己渴望招纳贤才以建功立业的心情。 难点:1、通过诗歌的语言把握诗歌的意境;2、运用典故及引用诗句表达感情的技巧。 4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 脑筋急转弯:三国里,谁跑得最快?———曹操。 出卷网曹操历来都被认为是一个奸诈、残忍、狡诈、阴险的人物,但是任何一个人都是有优点和缺点的,曹操他善用人才,统一了北方,在文学上他开创了建安文学的文学风格。是的,没有一个光辉圣洁的英雄身上没有缺点,也没有任何一个暴徒心灵没有一方净土。今天,我们学习他的《短歌行》,走进曹操的内心世界,看看曹操除了奸诈之外,还有怎样令人敬佩的一面。21·cn·jy·com 活动2【讲授】《短歌行》教学过程 一、解题。 《短歌行》是汉乐府曲调名。 行 是古代诗歌 出卷网体裁。分为长歌行与短歌行。 区别:是针对歌词音节的长短而言的。长歌是奔放的;短歌是微吟低徊的,多抒发内心忧愁苦闷。2·1·c·n·j·y 二、了解曹操 曹操(155-220),字 出卷网孟德,沛国谯郡(今安徽亳县)人,三国时期魏国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他“外定武功,内兴文学”,统一中国北方;他知人善察,唯才是举;他也是建安文学的开创者和组织者。他的诗歌朴实无华,具有“慷慨悲凉”的独特风格,被称为“建安风骨”或“魏晋风骨”。他的主要作品有 :《观沧海》 、《龟虽寿》 、《短歌行》 、《蒿里行》等。 三、创作背景。【来源:21·世纪·教育·网】 建安十三年,曹操统一了北方。这年冬天, 出卷网亲率八十三万大军,列阵长江,与“孙刘联盟”战于赤壁之下,想一统天下,结果大败。当时曹操已经53岁,面对战乱连年,统一中国的事业仍未完成的社会现实,因而忧愁幽思,苦闷煎熬。但他并不灰心,以统一天下为己任,决心广泛延揽人才,招纳贤士致力于建功立业,于是写下了这首诗《短歌行》。 四、听音频朗读,整体感知全诗。21·世纪 教育网 1、听录音朗读,纠正字音,并把握朗读情感和节奏停顿。 A、二二节拍 。 B、声音洪亮,慷 出卷网慨悲凉。 2、整体感知全诗,提问:这首诗歌中感彩最浓的字眼(找诗眼) 明确:“忧”。(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3、全诗从几个层面来写“忧”情?2-1-c-n-j-y 明确:分为三层。(第一层:“人生几何……唯有杜康”;第二层:“青青子衿……鼓瑟吹笙”;第三层:“明明如月……天下归心”) 21 cnjy com 五、重点鉴赏,整体把握全诗。 1、朗读第一层,掌握重点字词。 当:应当 几何:多少 慨当以慷:即 出卷网“慷慨”,形容歌声激越。 何以:即“以何”,用什么。 杜康:相传是古代发明造酒的人,这里用作酒的代称。 2、分析第一层中的艺术手法。 A设问 B比喻(将“人生短暂”比喻为“朝露”) C借代 3、提问:第一层中的“忧”指的是什么? 明确:人生短暂。 4、讨论:忧人生短暂,因而作者借酒浇愁。这样一来,全诗的基调是不是消极的、低沉的? 明确:“何以解忧,唯有杜康”,从表面看,曹操 出卷网的人生态度是消极的。其实不然。作者的这种忧思,正是源于内心的焦急,内心的渴求;源于一种发自内心的忧患意识。“天行健,君子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