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298214

散文常见考点的解题方法 课件(共35张PPT)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日期:2025-09-24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66次 大小:1405511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散文,必修,选择性,语文,统编,学年
  • cover
(课件网) 分析划线句子的表达技巧,可按以下思路展开: 一、明确答题方向 四大类表达技巧: 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等) 表现手法(对比、象征、衬托等) 表达方式(描写、抒情、议论等) 结构技巧(铺垫、伏笔、照应等) 二、具体答题步骤 精准判断技巧类型 抓关键词:如"如/似"(比喻)、"赋予物以人态"(拟人) 析句式特征:反问句、排比句等 观语言风格:用典、化用等 察结构作用:过渡句、总结句等 结合文本分析 例:鲁迅《秋夜》"在我的后园,可以看见墙外有两株树,一株是枣树,还有一株也是枣树" ① 反复修辞:强调单调感 ② 陌生化手法:打破常规表达 ③ 奠定冷寂基调 深化效果分析 内容层面:突出特征/强化情感/深化主旨 形式层面:增强感染力/创造意境/引发联想 读者层面:设置悬念/引发共鸣/留下余韵 "方式定基础,技巧添华彩。 五种方式打地基,三类技巧建高楼。 先辨是叙是描写,再看比喻或伏笔。" 三、易错点提醒 避免概念混淆: 比喻(不同类事物相似性) vs 比拟(赋予物以人性) 衬托(主次关系) vs 对比(平等对照) 警惕复合手法: 如《荷塘月色》"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① 通感(嗅觉→听觉) ② 比喻(清香如歌声) 四、答题模板 "运用了...手法(需具体),通过...(结合文本分析),生动形象/深刻含蓄地...(内容效果),增强了...(形式效果),使读者...(接受效果)。" 五、实战案例 《赤壁赋》"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① 比喻:将人生比作蜉蝣、粟米 ② 夸张:强化生命渺小感 ③ 对偶:增强韵律美 效果:既突显人在宇宙中的渺小,又通过工整句式消解绝望感,体现道家天人合一思想。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表达技巧 请结合具体内容简要说明。 在远处渔船隐约约在水面漂荡,构成了这美丽画面中的点睛之笔。岸边肥沃的草地上,一群羊儿各自低头专注地饱餐着青草的美食。嫣红的落日、斑斓的河面、悠闲的渔船、青青的草地、懒散的羊群……一曲渔歌唱晚回荡在天空,悠扬着远古的幽意;一幅牧羊写真图,追索着生命的自然情态。 ①写景远近结合,远处飘荡在水面上的渔船,近处草地上吃草的羊儿画面层次分明; ②运用对偶句式,写出田园牧歌式的画面的幽静、闲适,展现出远古的幽意和生命自然的情态; ③句式长短结合,整散结合,自由灵动,错落有致,既有节奏感,又富有抒彩 划线句写景远近结合,“在远处渔船隐约约在水面漂荡,构成了这美丽画面中的点睛之笔”,这是写远处飘荡在水面上的渔船;“岸边肥沃的草地上,一群羊儿各自低头专注地饱餐着青草的美食”,这是写近处草地上吃草的羊儿。远近结合,画面层次分明; “一曲渔歌唱晚回荡在天空,悠扬着远古的幽意;一幅牧羊写真图,追索着生命的自然情态”,运用对偶句式,写出“嫣红的落日、斑斓的河面、悠闲的渔船、青青的草地、懒散的羊群”所构成的田园牧歌式的画面的幽静、闲适,展现出远古的幽意和生命自然的情态; 句式长短结合,整散结合,短句如“嫣红的落日、斑斓的河面、悠闲的渔船、青青的草地、懒散的羊群”,长句如“一群羊儿各自低头专注地饱餐着青草的美食”;散句如“在远处渔船隐约约在水面漂荡,构成了这美丽画面中的点睛之笔”,整句如“一曲渔歌唱晚回荡在天空,悠扬着远古的幽意;一幅牧羊写真图,追索着生命的自然情态”。句式自由灵动,错落有致,既有节奏感,又富有抒彩。 南朝 散文常见考点的解题方法 神 聚 散文的“神”是指蕴涵于外在的“形”中的思想感情。它是内在的,体现了作者的写作意图。“神聚”主要是说其要表述的中心思想明确而集中。“神”是文章的灵魂、统帅,驾驭着看似散的“形”,并使之为“神”服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