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29887

5 再别康桥 教学设计 (6)

日期:2025-05-20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教案 查看:66次 大小:19414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再别,康桥,教学设计
  • cover
《再别康桥》教学设计 主要内容 备注 【教学背景】本课是粤教版语文必修二第二单元的经典现代 出卷网诗,高一的学生尚未对诗歌意象和意境等知识进行系统学习和探究,这就使意象和意境等相关知识成为了本单元学习的重点和难点。诗歌的鉴赏中,情感的体验是最重要的一环,引导学生深入情境、体会诗人情感,获得审美的体验,也是现代诗单元学习必须要把握的重点内容。【学生情况】平行班,基础一般,不宜涉及太深的理论知识;班级学生气氛活跃,适合于诵读、表演。 目标1:知识能力目标2:情感审美方法:诵读、探究 【教学目标】知识能力:了解徐志摩以及闻一多的“三美”理论;分析意象,领悟意境,鉴赏本诗过程方法:诵读法、视听结合法、讨论探究法情感价值:体会诗人情感感受诗中的画面美、建筑美、音乐美 1.诵读:情读、美读2.视听结合:形象分析、联想与想象3.讨论探究:学生主体,鼓励发言 【教学重难点】重点:诵读诗歌,融入诗境; 分析意象、意境,体会情感。难点:分析意境,体会情感; 分析“三美”理论及其体现。 利用视频、图片、背景音乐和歌曲等辅助素材,反复诵读,攻克难点。 【教学课时】1课时 40分钟 【教学步骤】1、导入(3分钟)展示pp 出卷网t:用故事的方式陈述徐志摩的生平,主要侧重志摩的“才”和“情”,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1897-1931,浙江海宁人,出生于富裕家庭,并曾留学英国。中国著名新月派现代诗人,散文家。一生追求“爱”、“自由”与“美”(胡适语)。志摩之“才”:北京大学,留学美国、英国,剑桥大学;历任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上海光华大学教授;“新月社” 、新月书店、《新月》月刊;《志摩的诗》《冷翡翠的一夜》《猛虎集》等志摩之“情”:张幼仪、林徽音、陆小曼徐志摩曾说:“康河是世上最美的一条水!”还说过:“我的眼睛是康桥教我睁的,我的求知欲是康桥给我拨动的。”康桥一方面是他的“精神依恋之乡”,另一方面也因为与林徽因美丽的爱情,所以这个地方于他而言,是一个灵魂的“栖居之所”,把这首诗当做情诗来读,一点也不为过。引出课题。 故事的趣味性和语言的感染力,吸引注意,调动气氛。“才、情”展示,除了介绍诗人,也为后文体会诗歌情感做铺垫。引发学生兴趣。 2、诵读(6分钟)学生自由读;展示经典视频《再别康桥》;播放背景音乐,学生齐声读。 方法:诵读法1.自由诵读,着力于第一印象感悟;2.视频结合文字、画面和音乐、朗诵,综合感知;(视听结合)3.学生齐读时播放背景音乐,舒缓节奏、营造氛围。 3、意象、意境分析(10分钟)学生齐读时,教师引导他们带上感情。同时提醒 出卷网学生思考“本诗都写了哪些景物”, 过渡到第三个环节“意象-意境分析”,在这里主要让学生发挥联想和想象,可以分四步走。第一步,想象自己身在剑桥,诗中出现了哪些意象?请学生起来一节一节地读,一节一节地分析景物和意象。第二步,脑海中,这些意象组合之后,出现了怎样的画面?明确:弯弯曲曲的清澈见底的 出卷网河水,河水里飘着长长的青草,两岸四季长青的绿茵茵的草坪,斜依在桥两端的棵棵垂柳……诗人陶醉在这优雅、秀丽、宁静、和谐的大自然中。傍晚夕阳的映照下,俯身观看康河里的流水,或仰头眺望天上的行云,撑一只长篙在康河里划船,追寻着如彩虹一般美妙的梦想……第三步,引导学生分析这样的画面带我们走入了一种怎样的境界,也就是说构成了怎样的意境。这里同样让学生讨论、探究,请学生起来说。第四步,导入到“情感分析”,把自己想象成诗人,徜徉在美丽的剑桥河畔,而“我”即将要再次离别,那会是一种怎样的情感? 目标1:分析意象、意境,鉴赏本诗。方法:联想与想象讨论探究法抒情化的语言,引导学生闭着眼睛遐想,力图使他们在脑海中展现这样的美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