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29889

5 再别康桥 教学设计 (7)

日期:2025-05-20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教案 查看:45次 大小:20664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再别,康桥,教学设计
  • cover
5 再别康桥 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1, 感知《再别康桥》的诗意美,音乐美,建筑美,绘画美。 2, 学会新诗的鉴赏方法。 A、通过教师的指导朗读学会欣赏诗歌的音乐美。 B、通过教师的分析赏析,学会从诗歌的意象及形式等方面入手赏析诗歌。 2学情分析 教学方法:诵读吟咏法,欣赏法 3重点难点 1、诗人独具特色的意象选择; 2、《再别康桥》的音乐美,建筑美,绘画美。 4教学过程 活动1【讲授】再别康桥 再别康桥 教学目标 1, 感知《再别康桥》的诗意美,音乐美,建筑美,绘画美。 2, 学会新诗的鉴赏方法。 A、通过教师的指导朗读学会欣赏诗歌的音乐美。 B、通过教师的分析赏析,学会从诗歌的意象及形式等方面入手赏析诗歌。 教学重点 1、诗人独具特色的意象选择; 2、《再别康桥》的音乐美,建筑美,绘画美。 教学设想 教学方法:诵读吟咏法,欣赏法。 课时安排:一课时。 课堂教学设计 一、导入新课 上高中的第一天,我们好多同学离开了家。这 出卷网就是离别。当然是暂时的离别。在每个人的一生当中,都会经历更多更另人伤感的离别。由“离别”这个话题,历代诗人写下了许多动人的诗歌。 关于“别”的诗歌 :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李白《赠汪伦》)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莫愁前路无 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高适《别董大》) 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骆宾王《于易水送人一绝》)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师:那么,我们今天要学的《再别康桥》,是谁别谁? 答:徐志摩别康桥 师:对。那么,这首诗展示的,又将是怎么样的“别”呢?我们都知道,感情越深,离别越难。诗人与康桥到底有着怎样的情分?我们来了解康桥与徐志摩。 二、志摩其人及写作背景。 徐志摩(1896—1931),浙江海宁人。 出卷网笔名云中鹤、南湖、诗哲。1918年赴美留学,1920年赴英国剑桥大学,攻读博士学位。剑桥就是诗歌中的康桥。1922年8月辞别剑桥启程回国。历任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教授,经常发表诗作,1923年与胡适等成立新月社,为新月诗派的主要人物。1931年11月19日,诗人从南京乘飞机去北平,途中飞机失事,不幸遇难,死于泰山脚下,时年35岁。 胡适说,徐志摩的人生观里只有三个大字:一个 出卷网是爱,一个是自由,一个是美。他的作品就是这种精神的融合与体现。今天我们就来一起走进徐志摩的内心世界。 《再别康桥》这首诗,较为典 出卷网型地表现了徐志摩诗歌的风格。 诗歌记下了诗人1928年秋重到英国、再别康桥的情感体验,表现了一种含着淡淡忧愁的离情别绪。康桥,即剑桥,英国著名剑桥大学所在地。康桥的一切,早就给他留下了美好的印象,如今又要和它告别了,千缕柔情、万种感触涌上心头。康河的水,开启了诗人的性灵,唤醒了久蜇在他心中的激情,于是便吟成了这首传世之作。 三、老师指导朗读,注意诗歌的节奏及饱含的深情。 四、整体鉴赏《再别康桥》 (一)提示: 徐志摩的这首诗和古代的送别诗,在送别的对象上有什么不一样呢? ———一般离别诗离别的是人,这首诗离别的 出卷网却不是人,是“西天的云彩”,告别对象由人间向自然景物转移,跳出了寒喧叮咛的俗套,给人清新飘逸之感。这些物象(云彩等)寄托着诗人的感情,这种有着诗人感情的物象即是诗歌的意象。诗人如何选择意象来表达自己的感情,正是我们要重点赏析的部分。 (二)从诗歌的意象入手赏析诗歌。 A, 本文在意象的选择上独具特色,请同学们找出本文的意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