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5 再别康桥 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以写促读,培养主动阅读现代诗和探究诗歌特点的能力。 (2)通过对诗歌节奏、声调、重音的指导,让学生掌握朗读诗歌的技巧。 (3)学生能够从音乐美、建筑美和绘画美这三个方面分析诗歌的“美”。 (4)具备初步的诗歌写作能力。 2学情分析 这堂课是异地借班教学,授课班级为广州市培 出卷网正中学高一(12)班,共56人。学生在初中阶段也接触了一些优秀的现当代诗歌作品,对于诗歌鉴赏的角度,方法有了一定的了解。对中国古代诗歌中的意象和意境的概念有了初步认识。高一(12)班是重点班,学生对语文学习的热情较高,课堂,主学习能力较好,思维比较活跃,敢于表现。学生心理年龄逐渐趋向成熟,知识面相对初中教广、有自我情感表达的强烈愿望。现代诗歌作文一种比较容易模仿的情感表达方式,更容易为学生喜欢和接受,甚至模仿。但是,学生对于现代诗歌了解不太深入,也没有对现代诗歌的朗读,赏析,创作方法进行过系统的学习和归纳。所以在设计本课时笔者充“以写带读,以读促写”这一主题贯穿整堂课,结合单元要点重点训练学生朗诵、鉴赏和表达的基本技能,同时训练学生的合作探究的能力,展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3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作者对母校的眷恋和依依不舍主要是通过选取典型丰富的意象,创造宁静清新的意境来传达的,因此,我对本课的重难点做了如下设定: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1、朗读技巧的指导,意象特点和情感的把握 2、对《再别康桥》的音乐美,建筑美和绘画美的理解 教学难点: 品味意象,感受画面意境和情感。 4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步骤一 步骤一 介绍作者, 导入新课。 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介绍徐志摩在现当代诗坛上获得的至高评价。 出卷网有人说当时的诗坛只有一个半诗人,其中半个是何其芳,一个是徐志摩;徐志摩不幸离世的时候,胡适说,他带走了世界上最可爱的一片云彩。 这样的评价说明了他在中国现当代诗坛不可替代的崇高地位。今天我们一起走近徐志摩,走进这片最可爱的云彩,走进他充满温暖和爱的诗歌世界。 读教材注释1 补充介绍诗人所属诗歌流派,风格形成的背景和人生哲学(爱、自由、美),完成“了解作者和写作背景”的教学目标。21cnjy.com PowerPoint. 背景音乐和图片 活动2【讲授】步骤二 步骤二 一读, 因声求气。 通过教师的范读,完成三个任务,一是体会诗歌朗读的节奏和语调特点,初步感知诗歌的情感基调。 教师配乐范读,指导学生注意感受节奏和语调的 出卷网特点,在书上标注出韵脚,准确把握其情感的基调。明确这是一首离别诗,抒发对康桥的眷恋和依依不舍之情。 自由朗读,读准字音,听 出卷网教师的配乐范读,注意感受节奏和语调的特点,在书上标注出韵脚,准确把握其情感的基调。明确这是一首离别诗,抒发对康桥的眷恋和依依不舍之情。 配乐范读 初步感知诗歌情感基调和音乐美。 引导学生从诗歌朗朗上口的原因入手发现诗歌在音韵、节奏、语气语调上的特征。探寻音乐美,明确押韵,节奏舒缓整齐,首尾回环复沓。21·cn·jy·com 在书上标注韵脚,与教师配合用二重唱的方式朗诵第一节,明确回环复沓的音乐效果。 师生配合朗读 讨论 三是领会诗歌的音乐美和建筑美。 引导学生小结诗歌在形式上的特征。明确建筑美。 从观察诗歌形式入手,让学生小结建筑美的特点,明确四句一节,参差错落。 小组讨论 活动3【讲授】步骤三 步骤三 把握诗歌主要意象 教师给出问题:这首诗与其他离别诗的对象有何区别,明确诗歌选择自然景物作为离别对象,有一种自然清新的风格。2·1·c·n·j·y 教师对学生找出的主要意象进行判断和明确。回顾诗歌意象的界定。 学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